提问 18万律师在线解答
首页 > 精选解答 > 宅基地精选解答 > 欠债农村宅基地房可以抵债吗

欠债农村宅基地房可以抵债吗

时间:2024.05.01 标签: 征地拆迁 宅基地 阅读:1005人
律师解析:
在处理债务纠纷时,原则上不得以农村住宅作为偿债标的物。究其原因,在于农村房屋通常仅持有宅基地证土地使用证,而非房产证。为妥善解决此类争议,当事人可优先考虑协商方式进行解决,若协商无果,则可向相关机构申请仲裁,甚至直接诉诸法律程序。
法律依据: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三条
起诉应当向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并按照被告人数提出副本。
书写起诉状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起诉,由人民法院记入笔录,并告知对方当事人。
第一百二十八条
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被告应当在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内提出答辩状。
答辩状应当记明被告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住所、联系方式;
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联系方式。
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答辩状之日起五日内将答辩状副本发送原告。
被告不提出答辩状的,不影响人民法院审理。
版权声明:本平台对图文内容模式享有独家版权,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

父母赠予的宅基地确权需要遵循一定的程序和法律规定。以下是一般步骤和要求:赠与协议:父母与子女之间应当签订书面的赠与协议,明确赠与的宅基地位置、面积、权利状况等。赠与协议应......

城镇居民不能购买农村宅基地。宅基地是农村村民的基本居住保障,其所有权属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村民只有使用权,没有处分权。因此,农村宅基地不能自由买卖,尤其是不能卖给城镇居民......

父母赠予的宅基地确权需要遵循一定的程序和法律规定。以下是一般步骤和要求:赠与协议:父母与子女之间应当签订书面的赠与协议,明确赠与的宅基地位置、面积、权利状况等。赠与协议应......

图文精选 普法视频 语音解答
  • 自建房有土地证怎么办房产证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农户在拥有土地使用权证书后,可办理房地产权属证明。农民需依法申领集体土地使用权证,在宅基地上建房时,按规定申请房地产权属证明,明确房屋所有权。与国有土地登记不同,农户需先向村委申请,再经乡镇土地管理部门审核批准。

    浏览量:959 2024-05-21
  • 批准拔用宅基地使用证可以过户吗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宅基地使用权证书可转让过户,但受诸多限制。需双方属同一集体经济组织,并遵守宅基地使用规定和面积标准。过户需上级集体经济组织批准。对未获宅基地的分户民众,可向村委会提交书面申请,经审议公示无异议后,上报乡镇国土资源所审批。

    浏览量:847 2024-05-21
  • 可以在别的村子买宅基地吗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同一行政区域内不同村庄间的宅基地不得进行交易。宅基地是农村集体所有的土地,用于农户或个人建设住宅,其所有权属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个人仅享有使用权。由于宅基地不具备交易资格,因此不同村庄间的宅基地交易活动是不合法的。这一规定旨在保护农村集体土地权益,防止非法转让和滥用。

    浏览量:1418 2024-05-21
  • 农村土地能够互换吗

    屈泉芳律师

    互换是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法定形式之一,但是,根据法律规定,采取互换方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应当报发包方备案。互换土地应呈报发包方备案不是互换土地合同效力的必要要件。我国农村土地承包法规定,采取转包、出租、互换或者其他方式流转的,应当呈报发包方备案。

    播放量:1398 2022-06-07
法律咨询顾问律师

律图

  • 国家宅基地拆迁补偿规定是什么

    1328人阅读

    乡村农地宅基地补偿标准规定:农户或宅基地持有人可凭使用证明核定补偿金额,包括土地补偿费、建筑物及装修费、迁居安置费、搬迁费用、救助金和奖励措施、家用电器搬迁费等。

  • 农村宅基地转让协议怎么写

    1450人阅读

    宅基地转让协议的有效性规定:应注明买卖双方信息,甲方为建设住房目的,在永久期限内转让宅基地予乙方并支付对价。双方遵循自由、公平、积极合作精神,明确宅基地现状、双方权利义务。协议经双方签署并盖章后具有法律效力。

  • 宅基地侵权停止施工申请怎么做

    1049人阅读

    1.协商:自主协商达成共识,快速高效,结果应书面记载;2.调停:第三方介入推动相互理解与妥协,适用于沟通困难的情况;3.诉讼:向法院提起诉讼,由法院裁决,是维护权益的终极保障。

  • 宅基地转让条件有哪些

    1908人阅读

    本罪基准刑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致人重伤则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以残酷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可判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死刑。其他特定情形按相关法律规定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