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约责任是违反合同的民事责任的简称,是指合同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合同约定所应承担的民事责任。那么,违约责任的构成要件有哪些?违约责任的承担方式是什么?
2018.11.12 307551人阅读《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我们在签订合同的时候,合同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违约金,关于合同中的违约责任是怎么约定的?我们的合同法中有没有对违约责任作出相关的具体规定呢?
合同无法履行,违约了要怎么处理呢?关于违约责任有哪些形式呢?小编将在下文为您详细介绍关于违约责任形式的问题。
(一) 继续履行
1、继续履行的概念。继续履行也称强制实际履行,是指违约方根据对方当事人的请求继续履行合同规定的义务的违约责任形式。其特征为:
(1)继续履行是一种独立的违约责任形式,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合同履行。具体表现在:继续履行以违约为前提;继续履行体现了法的强制;继续履行不依于其他责任形式。
(2)继续履行的内容表现为按合同约定的标的履行义务,这一点与一般履行并无不同。
(3)继续履行以对方当事人(守约方)请求为条件,法院不得径行判决。
2、继续履行的适用。继续履行的适用,因债务性质不同而不同:
部分不能、一时不能和永久不能。
违约责任是违反合同的民事责任的简称,是指合同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合同约定所应承担的民事责任。那么违约责任的表现有哪些呢?哪些情况下是免责呢?请阅读下面的文章进行了解。
一、实际违约表现:
1.履行不能。
履行不能即当事人想履行但是由于主客观原因不能履行。
按不同的标准可分为主观履行不能和客观履行不能、自始不能和事后不能、全部不能和部分不能、一时不能和永久不能。应注意的是,如果履行同时符合自始不能、客观不能、永久不能和全部不能,此时合同是无效的,而不是违约的问题。
2.拒绝履行。
违约责任的构成要件如下:(1)有违约行为;(2)有损害事实,(3)违约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存在因果关系;(4)无免责事由。前者称为违约责任的积极要件,后者称为违约责任的消极要件。此处仅讨论其积极要件,即违约行为。
实践中,合同当事人因为合同违约责任闹得不可开交的现象时有发生,要想解决这些纠纷,首先要判断合同中哪一方应该承担违约责任。
违约责任是指在当事人不履行合同债务时,所应承担的民事责任。想要明确违约责任,首先要知道违约责任的归责原则是什么,因此,明确违约责任的归责原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律师365为您介绍合同违约责任的归责原则。
一、过错责任
过错责任,是指由于当事人主观上的故意或者过失而引起的违约责任。在发生违约事实的情况下,只有当事人有过错,才能承担违约责任,否则,将不承担违约责任。
过错责任原则包含下列两个方面的内容:
①违约责任由有过错的当事人承担。一方合同当事人有过错的,由该方自己承担;双方都有过错的,由双方分别承担。例如,在来料加工合同中,定作人提供的材料质量不合要求,要承担违约责任。承揽人本应按合同规定对来料先行检验合格后,方可加工成品。
按照我国《合同法》规定,如果合同中一方当事人发生违约的情况时,另一方当事人可以要求对方承担强制履行、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等责任,下面为您介绍关于违约责任的承担方式的详细内容。
一、强制履行。
《合同法》第一百一十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非金钱债务或者履行非金钱债务不符合约定的,对方可以要求履行”。如果对方仍不履行的,守约方可以经仲裁或诉讼确认后,申请法院强制对方履行。
二、赔偿损失。
《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三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在履行义务或者采取补救措施后,对方还有其他损失的,应当赔偿损失。”
想获取更多合同事务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