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靠什么认定
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可通过以下方面认定:
1.主体方面:劳动关系的主体是确定的,即一方是用人单位,另一方必然是劳动者;劳务关系的主体双方可以是法人、组织、公民,双方主体比较灵活。
2.从属关系:劳动关系中,劳动者需服从用人单位的管理、指挥和安排;劳务关系双方主体地位平等,不存在管理与被管理关系。
3.劳动提供方式:劳动关系中,劳动者一般在用人单位指定的工作场所,利用用人单位提供的工具、设备等进行劳动;劳务关系中,提供劳务者通常以自己的设备、技术等独立完成劳务。
4.支付报酬方式:劳动关系中,用人单位以工资等形式定期支付报酬,并承担社保等义务;劳务关系一般是一次性结算劳务报酬,不涉及社保等。
二、劳动关系和劳务关系怎样区分
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有以下区分要点:
主体方面,劳动关系主体明确,一方是用人单位,另一方是劳动者;劳务关系主体较为宽泛。
从隶属性看,劳动关系中劳动者受用人单位管理,遵循其规章制度;劳务关系双方无此隶属。
劳动报酬支付方式有别,劳动关系多定期支付,如月薪等;劳务关系一般按工作量或成果支付。
工作时间上,劳动关系受劳动法规限制,有标准工时等规定;劳务关系则相对灵活。
此外,劳动关系受劳动法律法规全面调整,纠纷处理多通过劳动仲裁前置程序;劳务关系主要受民法调整,纠纷可直接诉讼。
三、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如何认定
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的认定要点如下:主体方面:劳动关系主体明确,一方是用人单位,另一方是劳动者;劳务关系主体更为灵活,可能是法人之间、自然人之间或法人与自然人之间。从属性:劳动关系中劳动者具从属性,接受用人单位管理、指挥和监督;劳务关系中劳务提供者相对独立,按约定自主提供劳务。劳动工具:劳动关系中劳动工具多由用人单位提供;劳务关系中劳务提供者一般自带工具。报酬支付:劳动关系多定期支付,具规律性;劳务关系常按劳务成果一次性支付。法律适用:劳动关系主要受劳动法等调整;劳务关系则主要受民法典合同编调整。
实践中需综合多因素判断,难以界定的可申请劳动仲裁,由仲裁机构认定。
了解了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的认定方法后,我们来看看如果在实际中遇到这两种关系不清晰的情况该怎么办。比如,当你不确定自己和对方到底是劳动关系还是劳务关系时,首先要对照上述认定标准仔细梳理。要是在劳动报酬支付方式上有疑问,是定期像劳动关系那样支付工资,还是一次性结算劳务报酬呢?在劳动提供方式上,是在对方指定场所利用其提供工具劳动,还是用自己设备独立完成劳务呢?这些细节都能帮你进一步明确关系。如果你仍然困惑,点击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专业法律人士将为你精准解答。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