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刑法罪名库 > 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罪 > 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罪
  • 什么是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罪

    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罪,是指证券交易所、期货交易所、证券公司、期货经纪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商业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的从业人员以及有关监管部门或者行业协会的工作人员,利用因职务便利获取的内幕信息以外的其他未公开的信息,违反规定,从事与该信息相关的证券、期货交易活动,或者明示、暗示他人从事相关交易活动,情节严重的行为。

    查看详细>>
  • 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罪构成要件

    一、客体要件

    犯罪客体。该罪与内幕交易罪相似,侵犯的客体都是国家对证券交易管理制度和投资者的合法权益。行为人利用未公开信息优势进行信息不对称的交易,不仅是违反信息披露制度的行为,也是违反证券市场的交易公平基本原则的行为。证券市场上的各种信息是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的基本依据,投资者对信息了解、掌握和运用的程度,直接关系到自身的利益,利用非公开信息交易虽然在程序上与正常的交易程序相同,也是到市场上公开买卖证券,但由于一部分人利用未公开信息,先行一步对市场做出反应,因此,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与内幕交易一样都直接违反了公平、公正、公开原则和诚信原则,严重损害了广大投资者利益。

    二、客观要件

    犯罪的客观方面。该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利用因职务便利获取的内幕信息以外的其他未公开的信息,违反规定,从事与该信息相关的证券、期货交易活动,或者明示、暗示他人从事相关交易活动的行为。

    三、主体要件

    犯罪主体。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罪的犯罪主体是特殊主体,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证券交易所、期货交易所、证券公司、期货经纪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商业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的从业人员;二是有关监管部门或者行业协会的工作人员,这里“有关监管部门”包括证监会、银监会和保监会等;行业协会包括证券业协会、银行业协会和保险业协会等。

    四、主观要件

    犯罪主观方面。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的主观方面应当表现为故意,即明知是未公开信息,而积极利用此信息进行证券交易或者明示、暗示他人进行相关交易。过失不构成该罪,如犯罪主体不慎将未公开信息泄露,导致信息获取者进行证券交易,则不能按暗示他人进行证券交易来追究其刑事责任。

    查看详细>>
  • 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罪认定

    一、“未公开信息”的认定问题

    根据刑法对利用未公开信息罪罪状的描述,具备主体资格的人员“利用因职务便利获取的内幕信息以外的其他未公开信息”,从事非法交易活动,情节严重的,构成该罪。该条文采用了排除性的方式,把内幕信息以外的适格主体利用职务便利所获取的信息都列入了本罪未公开信息的范围。概念的外延无限广泛,而概念的内涵却是空白,这就为司法实践中如何判断是否该罪应规制的未公开信息带来困难。

    从立法目的和该条款与其他条款相协调性出发,“其他未公开信息”应从以下几方面认定:

    第一、应与内幕信息具有同等市场价值。既然法条在定义中引用了“内幕信息”的概念,说明该等信息对于金融市场具有与内幕信息同等的重要性,利用该“其他未公开信息”的行为与利用内幕信息交易行为具有大体同等的社会危害性。内幕信息是对证券期货市场价格有重大影响的信息,同样“其他未公开信息”也应该是对市场有重大影响,能够影响相关证券期货特定交易品种价格变动的重大信息。

    第二、应与内幕信息具有同样的尚未公开的特征。内幕信息是法律要求以特定方式特定时间公开的信息,内幕信息在公开以法定形式披露之前属于保密信息。“其他未公开信息”虽然法律并不要求以特定方式披露,但根据市场交易规则和交易行为性质,该信息只能由特定人员知悉,由交易行为在市场中逐渐释放。利用职务便利知悉“其他未公开信息”的人员有义务保守秘密,不得利用和泄露。

    第三、“未公开信息”是内幕信息以外的信息,是不属于内幕信息的信息。内幕信息一般是指证券的公开发行者即上市公司的重大事件或重大经营管理信息,《证券法》第75条以列举加概括的方式作了明确规定。“未公开信息”仅指除此之外的影响证券价格的重大信息。

    第四、“未公开信息”具有时效性。未公开信息应是指未公开信息形成之后,即影响资本市场价格的重大投资决策等已经最终确定,至该信息在资本市场释放前的信息。在此时间内未公开信息具有保密性。

    二、违法所得如何认定的问题

    违法所得对于利用未公开信息罪来说,既是判断是否情节严重的重要依据(决定是否构成犯罪),也是判处罚金的数额依据(一倍以上五倍以下),还影响着五年以下有期徒刑范围内刑期长短的裁量。而且违法所得对内幕交易罪、泄露内幕信息罪有着同样的意义。

    司法机关在确定违法所得的金额时,均是按照行为人利用未公开信息买入和卖出相关证券品种的价差来计算。

    一是此种计算方法可能放纵犯罪行为。行为人在利用未公开信息买入股票后,如果遇到股价下跌的市场行情就可能亏损而没有违法所得,尤其是买入和卖出时间相隔较久容易出现亏损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就无法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而实际上行为人由于先于公司买入其亏损价格肯定低于公司的亏损价格,行为人也是获益的。而且根据刑法180条的规定,该罪名的成立并不以行为人获利为前提,只要行为人实施了利用未公开信息进行了交易行为,情节严重的就构成犯罪。实践中行政执法部门和司法部门对未赢利的违法犯罪行为未予追究,就是这种计算方式的必然结果。如此处理有违法律的规定。

    二是此种计算方法忽略了利用未公开信息卖出的行为。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的行为不仅包括买入行为,还包括利用未公开信息的卖出行为。

    三是此种计算方法不符合违法所得这一法律概念的本义。刑法上所谓的违法所得应是指犯罪行为所直接导致的行为人的获利,即犯罪行为和违法所得之间应具有直接的因果关系。而行为人利用未公开信息买入后至卖出前证券价格的变化,掺杂了市场变化、送配股等多种因素,往往不是犯罪行为一个因素导致,甚至和犯罪行为无关联。行为人在基金公司卖出后仍持有该股票,则该股票在基金公司卖出后的增值与否与犯罪行为无关或部分无关。

    四是此种计算方法不符合法理。该罪名规范的是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的行为,一旦该行为实施,即应由刑法180条予以规范,但采取此方法,该利用未公开信息的行为是否应予刑法规范还要看行为人何时卖出股票及以何种价格卖出股票,卖出后获利则构成犯罪,卖出后亏损则不构成犯罪。卖出行为及卖出的时机左右着犯罪行为是否被追究,切断了犯罪行为和刑事处罚之间的必然性。

    鉴于上述原因,违法所得额应区分买入和卖出两种情况分别计算:

    1、如果行为人利用未公开信息买入证券,计算违法所得,应以行为人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买入的平均价格与未公开信息所属的投资机构买入同一只证券的最高价格之差,再乘以行为人买入的总股数来计算。即违法所得额=(机构买入的最高价-行为人买入的平均价)X行为人买入的数量。

    2、如果行为人利用未公开信息卖出证券,计算违法所得额应以行为人卖出的平均价与公司卖出同一只证券的最低价之间的差额,再乘以行为人卖出的总股数来计算。即违法所得额=(行为人卖出的平均价-机构卖出的最低价)X行为人卖出的数量。

    行为人利用未公开信息买入和卖出证券按上述方法计算的获利的总额,即为违法所得额。

    上述计算方法同样适用于内幕交易罪,并且同样适用于证券市场和期货市场。

    查看详细>>
  • 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罪量刑标准

    证券交易所、期货交易所、证券公司、期货经纪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商业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的从业人员以及有关监管部门或者行业协会的工作人员,利用因职务便利获取的内幕信息以外的其他未公开的信息,违反规定,从事与该信息相关的证券、期货交易活动,或者明示、暗示他人从事相关交易活动,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

    查看详细>>
  • 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罪立案标准

    证券交易所、期货交易所、证券公司、期货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商业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的从业人员以及有关监管部门或者行业协会的工作人员,利用因职务便利获取的内幕信息以外的其他未公开的信息,违反规定,从事与该信息相关的证券、期货交易活动,或者明示、暗示他人从事相关交易活动,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一) 证券交易成交额累计在五十万元以上的;

    (二) 期货交易占用保证金数额累计在三十万元以上的;

    (三) 获利或者避免损失数额累计在十五万元以上的;

    (四) 多次利用内幕信息以外的其他未公开信息进行交易活动的;

    (五) 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查看详细>>
  • 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罪法条及司法解释

    《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第三十六条 [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案(刑法第一百八十条第四款)]证券交易所、期货交易所、证券公司、期货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商业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的从业人员以及有关监管部门或者行业协会的工作人员,利用因职务便利获取的内幕信息以外的其他未公开的信息,违反规定,从事与该信息相关的证券、期货交易活动,或者明示、暗示他人从事相关交易活动,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一) 证券交易成交额累计在五十万元以上的;

    (二) 期货交易占用保证金数额累计在三十万元以上的;

    (三) 获利或者避免损失数额累计在十五万元以上的;

    (四) 多次利用内幕信息以外的其他未公开信息进行交易活动的;

    (五) 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查看详细>>

我要提问 提交

2024-04-18 00:20:00

你好,醉驾判刑拘役三个月,还未执行,还能有申诉的可能吗

庄涛律师

庄涛律师 最近回复:

你好,能具体说一下什么情况吗z

2024-04-17 23:05:09

别的公司用我的身份信息做假工资,然后我举报了,税务局打电话过来说他那边已经在税务局更正了

杜鵕律师

杜鵕律师 最近回复:

如果公司更正申报后,又有相对应一致的证据,可以撤回申诉,或者主管局反馈申诉不成立。

2024-04-17 16:11:29

非法经营,获利25,在刑侦阶段,做取保退了25,有判缓可能吗?

杨云宝律师

杨云宝律师 最近回复:

你好,可以具体说明一下情况以便于更好的分析案件细节

2024-04-17 08:35:16

我离职了但是我正常休息日没算工资

邵海建律师

邵海建律师 最近回复:

你好,公司这种做法是违法的,建议通过法律途径为去哪。如果不知道如何应对,可以委托专业律师:yin_2024_

2024-04-17 08:18:17

代理人未交代理手续法院就下达判决书合法吗

朱莹莹律师

朱莹莹律师 最近回复:

只要传票正常送达给被告,即便没有代理人也不影响出判决

2024-04-17 07:56:29

劳动合同约定甲方单方提出解除劳动合同,乙方放弃要求甲方支付经济赔偿金的权利

李晓龙律师团队律师

李晓龙律师团队律师 最近回复:

你想问什么呢?是想问是否合理吗?你是甲方还是乙方呢?

2024-04-17 06:16:41

你好,我想问一下,对于强奸未遂,能不能判缓刑

许睿律师

许睿律师 最近回复:

您好!对于强奸未遂犯,是否能够判处缓刑取决于具体案件的情况和法院的裁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规定,缓刑适用于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且根据其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等因素,认为暂缓执行刑罚不会导致社会危险性的。强奸未遂属于性侵犯罪行,法律对此类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较大。如果被告人的行为符合犯罪未遂的条件,即已经开始实施犯罪但因意志以外的原因未得逞,法院可能会依法对其减轻处罚。然而,即使是未遂犯,如果犯罪行为严重,手段残忍,或者对受害人造成了重大伤害等,法院可能不会判处缓刑。此外,即使被告人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是否适用缓刑还需考虑其他因素,如被告人的前科、悔罪态度、个人表现以及是否存在再犯风险等。法院将综合考虑所有相关因素,决定是否适用缓刑。因此,对于强奸未遂犯能否判缓刑,需要结合具体案件的实际情况进行评估。

2024-04-17 00:26:11

私人房贷属于高利贷吗

刘俊宏律师

刘俊宏律师 最近回复:

私人放贷只要不超过国家规定的利息,不是大范围的放贷则不构成你所理解的放高利贷

关于我们 |业务介绍 |加入律图 |帮助中心 |网站地图 |意见反馈 | 不良信息举报>>

Copyright©2004-2022 成都律图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蜀ICP备15018055号-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160341)

去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