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18万律师在线解答
首页 > 精选解答 > 社保纠纷精选解答 > 2024年广州市失业保险金多少钱

2024年广州市失业保险金多少钱

时间:2024.04.09 标签: 劳动纠纷 社保纠纷 阅读:878人
律师解析:
请注意,以上数据可能会因为不同时期,不同政策以及个人特定状况的变化而发生相应调整。
通常而言,失业保险金的发放基准会依照地方政府所制定的政策与法律法规进行相应调节。
在此,我们强烈建议阁下直接向广州市当地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或者相关职能机构进行详细咨询,他们将会为您详细解读关于2024年度失业保险金的实际额度及申请细则过程中的各个重要环节。
祝愿您在申请过程中一切顺利,如果还有其他方面的疑问,我们也非常乐意解答您的任何疑问。
在符合以下四点要求之后,您就可以开始申请失业保险金了:
首先是,按照法定规定购买并参与失业保险计划,并且在过去一年内,你所工作的公司和你自己都已经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足额缴纳过保险费用;
其次,你必须是非自愿性地失去了工作(例如被裁员,解约等);
第三,您需要完成按照有关程序办理的失业登记手续;
最后,你要有明确的求职意向,并愿意接受职业培训和招聘服务。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四十六条
失业人员失业前用人单位和本人累计缴费满一年不足五年的,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最长为十二个月;累计缴费满五年不足十年的,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最长为十八个月;累计缴费十年以上的,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最长为二十四个月。重新就业后,再次失业的,缴费时间重新计算,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与前次失业应当领取而尚未领取的失业保险金的期限合并计算,最长不超过二十四个月。
版权声明:本平台对图文内容模式享有独家版权,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

对于灵活就业人员或是无单位人员,他们可以选择以个人身份缴纳部分社会保险。以下是个人缴纳五险一金的详细步骤:了解政策:首先需要了解当地关于个人缴纳社会保险的政策,因为不同地......

对于灵活就业人员或是无单位人员,他们可以选择以个人身份缴纳部分社会保险。以下是个人缴纳五险一金的详细步骤:了解政策:首先需要了解当地关于个人缴纳社会保险的政策,因为不同地......

如果公司老板跑路,员工需要证明自己的工作关系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采取以下步骤来获取工作证明:劳动合同:首先,查看自己与公司签订的劳动合同,这是证明劳动......

图文精选 普法视频 语音解答
  • 产假多少天

    王哲男律师

    按目前的法律规定,我国的所有女性劳动者在劳动关系存续期间,都享受产假待遇。女职工生育享受98天产假,其中产前可以休假15天;难产的,增加产假15天;生育多胞胎的,每多生育1个婴儿,增加产假15天。

    播放量:844 2022-06-08
  • 男方的生育险女方可以用吗

    沈辉律师

    1、同时具备以下条件的参保男职工,可申请享受一次性生育补贴:⑴符合国家计划生育政策规定和法定生育条件;⑵配偶生育或因病理原因流产时,用人单位参加生育保险并已为男职工正常连续缴纳生育保险费(不含补缴、欠缴和中断缴费)满10个月以上。

    播放量:693 2022-06-08
  • 公司没有交社保可以立刻解除劳动合同吗

    郝玉鑫律师

    公司不缴纳社保,员工可以解除劳动合同。而且这种情况解除劳动合同单位应当支付劳动者经济补偿,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

    播放量:1162 2022-06-07
  • 社会保险法注销社保帐户的规定是什么

    1765人阅读

    社保卡可注销。持卡人可前往与其社保机构合作的商业银行启动注销程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障卡管理办法》,社保卡具备银行卡基本功能,因此可直接到开卡金融机构办理注销登记。

  • 挂靠公司补缴社保的处罚是什么

    1597人阅读

    挂靠企业未缴社保将受法律制裁。违规缴费被视为社保欺诈,社保部门将处罚并删除相关记录,影响个人退休和养老金。同时,违规者需支付1-3倍罚款,涉嫌骗取福利者将被没收资金并罚款2-5倍。

  • 深圳社保转回福建流程是怎样的

    1160人阅读

    根据我国现行股份制企业法,股份有限公司发行新股需满足两个基本条件:近三年持续盈利并具备向股东发放股息红利的能力;且过去三年财务文件真实无误,无虚假记载。因此,有限责任公司因不符合条件,被明确禁止发行新股。这一规定确保了股份有限公司的稳健运营和股东权益的保障,同时维护了市场秩序和投资者利益。

  • 公司购买了社保但没发社保卡要自己办理吗

    1146人阅读

    动物伤人,原主人不担责。法律规定,动物原主人已失去看护职责和保护义务。责任主要在实际饲养者或管理者。通常饲养人、管理者与所有人为同一人,但在特殊情况下如动物托管,饲养管理者可能与所有者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