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劳动纠纷 > 劳动合同 > 签劳动合同第二天辞职可以吗?

签劳动合同第二天辞职可以吗?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02.25 · 1665人看过
导读:我国法律对于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是有很多相关规定的,我们可以利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如果您生活中遇到了法律方面的问题,可以通过本篇文章的内容来了解一些和签劳动合同第二天辞职可以吗相关的法律规定。
签劳动合同第二天辞职可以吗?

第一天签了劳动合同,第二天是可以辞职的,但是首先要和用人单位协商好方可离职。通常签订劳动合同试用期需要提前三天告知用人单位,已经位正式期需要提前一个月告知用人单位。如果用人单位违反了劳动合同或出现违规行为,可以立即解除劳动合同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六条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第三十七条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第三十八条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

(二)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

(三)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

(四)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其他情形。

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者劳动的,或者用人单位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的,劳动者可以立即解除劳动合同,不需事先告知用人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六条下列劳动合同无效或者部分无效:

(一)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

(二)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

(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

对劳动合同的无效或者部分无效有争议的,由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或者人民法院确认。

第五十条用人单位应当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时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并在十五日内为劳动者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

劳动者应当按照双方约定,办理工作交接。用人单位依照本法有关规定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在办结工作交接时支付。用人单位对已经解除或者终止的劳动合同的文本,至少保存二年备查。

员工要求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是没有理由进行拒绝的,但员工解除合同必须要按照规定来进行解除,如果是在试用期内的话,需要提前三天,如果是在正式期的话,需要提前一个月才能够进行从用人单位离职。否则,用人单位可以根据员工没有按照《劳动合同法》的离职要求,要求员工进行赔偿或者不支付工资

通过本篇文章的内容,希望能够解答您所面临签劳动合同第二天辞职可以吗?的问题。平常我们可以多多学习了解法律知识,这样在面临法律问题需要解决时,我们就能够通过学习到的法律知识来维护自己的权益了。想要了解更多相关的法律问题,点击下方“立即咨询”按钮,为您匹配专业律师在线为您提供帮助。

网站地图

更多#劳动合同相关

  • 可以的。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者劳动的,或者用人单位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的,劳动者可以立即解除劳动合同,不需事先告知用人单位。
    2024-03-03 1106次阅读
  • 2023.03.12 8695次阅读
  • 确认夫妻关系已经破裂,准予离婚,已经发放给你们离婚证,这个民事法律关系已经完成,并且已经生效,在这种情况下是不可撤销的。如果想恢复夫妻关系,可以复婚。
    2024-03-01 1049次阅读
  • 2023.03.06 10041次阅读
  • 多数省份的《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条例》中规定男方陪产假一般是7天,晚婚晚育可延长至10天。但是也有长达30天的陪产假,例如河南省。陪产假期间的工资制度各单位也都不尽相同,奖金福利不变。还有部分地区可将男性的陪产假转到女方的产假中去,由女性代替男性休假。
    2024-03-02 920次阅读
  • 2023.06.07 1807次阅读
  • 不论是生育一孩、还是二孩,以及符合法律法规规定再生育的,都可以合法享受产假及陪产假。国家规定基本产假为:女职工生育享受98天产假,其中产前可以休假15天;难产、剖腹产,增加产假15天;生育多胞胎,每多生育1个婴儿,增加产假15天。
    2024-02-19 1126次阅读
  • 2023.03.23 1665次阅读
  • 酒驾扣车,在接受完行政处罚以后,可以将车提回来。当事人也可以与交通部门协商。扣车是用来检定车辆性能的,检定完毕就得放车。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与检验、鉴定机构约定检验、鉴定完成的期限,约定的期限不得超过二十日。
    2024-02-29 1425次阅读
  • 2023.03.08 21244次阅读
加载更多
更多

劳动合同最新文章

遇到劳动合同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