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劳动纠纷 > 劳动合同 > 劳务合同的主体是什么

劳务合同的主体是什么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05.17 · 1716人看过
导读:在签订合同时,需明确合同主体,即合同当事人。只有符合法律规范的主体,才能确保合同有效。以劳动合同为例,主体通常为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但在特定情况下,如待岗、下岗、内退、停薪留职人员,以及已达法定退休年龄的人群和劳务派遣人员等,也可视为劳务合同主体。
劳务合同的主体是什么

一、劳务合同的主体是什么

在正式缔结合同之时,务必要明确合同的主体,也即该项合同的当事人。

而且,唯有符合法律规范的合同主体,方能确保合同的有效性。

劳动合同为例,其主体一般为用人单位及劳动者,

然而,某些特定情形下,同样可视为劳务合同的主体,比如待岗、下岗、内退、停薪留职的相关人士;

至于已达法定退休年龄的人群以及劳务派遣工作人员等等,也属于劳务合同可能涉及到的主体范围。

劳动法》第十七条

订立和变更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

劳动合同依法订立即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必须履行劳动合同规定的义务。

二、劳务合同的法律规定有什么

劳务合同的法律规定主要有:

一、劳务派遣单位应当依法与被派遣劳动者订立2年以上的固定期限书面劳动合同。

二、劳务派遣单位可以依法与被派遣劳动者约定试用期。劳务派遣单位与同一被派遣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

三、劳务派遣协议应当载明下列内容:

(一)派遣的工作岗位名称和岗位性质;

(二)工作地点;

(三)派遣人员数量和派遣期限;

(四)按照同工同酬原则确定的劳动报酬数额和支付方式;

(五)社会保险费的数额和支付方式;

(六)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事项;

(七)被派遣劳动者工伤、生育或者患病期间的相关待遇;

(八)劳动安全卫生以及培训事项;

(九)经济补偿等费用;

(十)劳务派遣协议期限;

(十一)劳务派遣服务费的支付方式和标准;

(十二)违反劳务派遣协议的责任;

(十三)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应当纳入劳务派遣协议的其他事项。

《劳务派遣暂行规定》第五条

劳务派遣单位应当依法与被派遣劳动者订立2年以上的固定期限书面劳动合同。

《劳务派遣暂行规定》第六条

劳务派遣单位可以依法与被派遣劳动者约定试用期。劳务派遣单位与同一被派遣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

法律是一种强大的工具,它可以保护弱者,制约强者,维护社会的公正和公平。但是,法律的力量并不仅仅在于它的规定和惩罚,更在于我们每个人的理解和遵守。正如本文的标题所提出的问题,“劳务合同的主体是什么”,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去学习和理解法律,去遵守法律,去维护法律的尊严和权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法治社会的理想,才能真正实现公正和公平。

网站地图

更多#劳动合同相关

加载更多
遇到劳动合同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