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18万律师在线解答
首页 > 精选解答 > 宅基地精选解答 > 城镇居民可以到农村购买土地及房屋吗

城镇居民可以到农村购买土地及房屋吗

时间:2024.02.28 标签: 征地拆迁 宅基地 阅读:984人
律师解析:
根据《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关于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的意见>的通知》(国土资发[2004]234号)要求:“严禁城镇居民在农村购置宅基地,严禁为城镇居民在农村购买和违法建造的住宅发放土地使用证”,所以城镇居民不能在农村购置宅基地和农民住宅。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三百六十三条
宅基地使用权的取得、行使和转让,适用土地管理的法律和国家有关规定。
版权声明:本平台对图文内容模式享有独家版权,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

宅基地使用权应按照“一户一宅”要求,原则上确权登记到“户”。符合当地分户建房条件未分户,但未经批准另行建房分开居住的,其新建房屋占用的宅基地符合相关规划,经本农民集体同意......

宅基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是分离的,所有权属于集体,农村居民只有使用权,不能随意对宅基地进行处置。所以,宅基地不能单独作为遗产进行继承。虽然宅基地上房屋可以进行继承,但这只是......

老宅基地确权政策如下:1、老宅基地的确权由集体经济组织分配确定,宅基地属于集体土地,其所有权由集体所有,集体经济组织给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分别分配宅基地的范围,确定其权利;2......

图文精选 普法视频 语音解答
  • 项目未批先建如何处理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未经批准的建设活动通常面临行政罚款。但农村宅基地违例行为有所不同,即使未预先取得审批,也可在完工后补办手续。宅基地是农户为居住占用的土地资源,城市居民可能较陌生。现多指农村地区宅基地。

    浏览量:830 2024-05-24
  • 村民有改变宅基地用途的权利吗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在我国,土地管理十分严格。宅基地属建设用地,承包地则属非建设用地。如需转变用途,须按规定办理审批。同村居民间可交换承包地以满足经营和管理需求,但擅自变更土地用途属违法行为。我们应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共同保护土地资源。

    浏览量:1127 2024-05-23
  • 集体建设用地使用年限有何规定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农村集体土地分宅基地、公益公共设施用地和经营性用地。宅基地上的房屋可继承,但宅基地属集体所有,不可私自传承。耕地承包期三十年,草地三十至五十年,林地三十至七十年,特殊林木林地承包期延长需经国务院林业部门审批。

    浏览量:1018 2024-05-23
  • 农村土地能够互换吗

    屈泉芳律师

    互换是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法定形式之一,但是,根据法律规定,采取互换方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应当报发包方备案。互换土地应呈报发包方备案不是互换土地合同效力的必要要件。我国农村土地承包法规定,采取转包、出租、互换或者其他方式流转的,应当呈报发包方备案。

    播放量:1398 2022-06-07
姜来律师

北京中银律师事务所

姜来律师研究生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硕士学院,现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互联网金融法律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 姜来律师具有7年律所工作经历,已取得北京市律师执业证,就职于北京中银律师事务所,擅长房地产及建设工程常法及诉讼,其中诉讼业务擅长高院及最高人民法院再审、重审案件、国有土地出让及转让纠纷、设施农用地违法建设纠纷;具有多家副部级、房地产企业常法工作经历,并具有房地产信托管理纾困项目经验、不良资产收购、房地产企业强制清算、破产重整、尽职调查等非诉项目经历。

咨询该律师
  • 宅基地产权纠纷如何处理

    1029人阅读

    宅基地纠纷可通过双方协商、向乡级或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求助以及申请行政诉讼解决。根据《土地管理法》,鼓励双方协商,协商无果可求助于政府,对处理结果不满可申请行政诉讼。购房者和业主应依法维权,确保权益不受侵害。

  • 宅基地买卖合同纠纷要怎么处理

    1983人阅读

    房屋产权争端解决途径多样:可协商、仲裁或诉讼。协商应平等互惠、协商一致;仲裁常用于合同纠纷。协商仲裁无果可向法院起诉。多种途径结合,确保争端得到妥善处理。

  • 农村宅基地房屋交易纠纷怎么处理

    1731人阅读

    针对农村宅基地买卖纠纷,建议当事人首先尝试友好协商;若协商无果,可寻求村委会或调解机构协助;最后,若争议仍无法解决,可诉诸法律途径,向当地法庭提出诉讼请求,借助司法力量解决纷争。

  • 泗水和鸣产权纠纷怎么处理

    1036人阅读

    合同争议可通过和解、调解、仲裁和诉讼解决。和解通过双方协商达成解决方案;调解借助第三方协助促进谈判;仲裁灵活高效,具法律约束力;诉讼是终极手段,法院全面审查裁定。各方式各具特点,可根据情况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