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用人单位遇劳动者拒签劳动合同咋办
1.用人单位面对劳动者拒签劳动合同,应根据不同时间节点采取不同处理方式以降低风险。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劳动者经书面通知仍拒签,用人单位书面终止劳动关系,无需支付经济补偿,仅支付劳动报酬。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用人单位书面终止劳动关系需支付经济补偿,且自用工满一个月起至终止合同期间支付二倍工资。
2.建议用人单位在招录员工时,及时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避免拖延。在发现劳动者拒签情况后,立即以书面形式通知,明确告知不签合同的后果。同时,留存好相关通知、协商记录等证据,以备可能出现的劳动纠纷,切实保障自身合法权益。
二、劳动者拒签合同致单位损失需担责吗
根据《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规定,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经用人单位书面通知后,劳动者不与用人单位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书面通知劳动者终止劳动关系,无需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但应依法支付其实际工作时间的劳动报酬。
若用人单位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劳动者拒签,单位未终止劳动关系,单位可能面临支付双倍工资等法律后果,此情况一般不能要求劳动者担责。
不过,若劳动者故意拒签合同,且其行为违反诚实信用原则,给单位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单位能证明损失与劳动者拒签有因果关系,劳动者需承担赔偿责任。
三、劳动者拒签劳动合同用人单位需担责吗
根据《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若劳动者拒签劳动合同,用人单位是否担责分情况而定。自用工之日起1个月内,经用人单位书面通知后,劳动者不签书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应书面通知终止劳动关系,无需支付经济补偿,但要依法支付其实际工作时间的劳动报酬。
若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1个月不满1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劳动者拒签,用人单位应支付自用工满1个月的次日至补订合同前一日的双倍工资,并补订合同;若劳动者仍拒签,用人单位应书面通知终止劳动关系,并支付经济补偿。所以,用人单位及时处理劳动者拒签事宜,可避免担责;未及时处理,则要承担支付双倍工资、经济补偿等责任。
当我们探讨用人单位遇劳动者拒签劳动合同咋办时,除了要考虑当下的应对办法,还需留意一些相关联的后续问题。比如,若用人单位未及时处理劳动者拒签情况,之后发生劳动纠纷,用人单位可能面临支付双倍工资的风险。而且,即使劳动者拒签,用人单位也不能随意辞退劳动者,否则可能会因违法解除劳动关系而承担法律责任。另外,劳动合同拒签后若劳动者在工作中受伤,用人单位在工伤认定和赔偿等方面也会面临复杂状况。如果您对用人单位遇劳动者拒签劳动合同的处理、后续法律风险防范等问题还有疑问,别错过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让专业法律人士为您精准解答。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