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劳动纠纷 > 劳动合同 > 天津解除劳动合同扣税的标准是什么?

天津解除劳动合同扣税的标准是什么?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02.29 · 1571人看过
导读:天津解除劳动合同扣税的标准是:按“工资、薪金所得”项目计征个人所得税。在我国的税务缴纳中,个人在解除劳动合同后又再次任职、受雇的,对个人已缴纳个人所得税的一次性经济补偿收入,不再与再次任职、受雇的工资、薪金所得合并计算补缴个人所得税。
天津解除劳动合同扣税的标准是什么?

对于个人因解除劳动合同而取得一次性经济补偿收入,应按“工资、薪金所得”项目计征个人所得税。考虑到个人所得一次性 经济补偿收入数额较大,而且被解聘的人员可能在一段时间内没有固定收入,因此,对于个人所得税的一次性经济补偿收入,可视为一次取得数月的工资、薪金收入,允许在一定期限内进行平均。

国家税务总局对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是否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的问题做出了如下规定:

(l)对于个人因解除劳动合同而取得一次性经济补偿收入,应按“工资、薪金所得”项目计征个人所得税。

(2)考虑到个人所得一次性 经济补偿收入数额较大,而且被解聘的人员可能在一段时间内没有固定收入,因此,对于个人所得税的一次性经济补偿收入,可视为一次取得数月的工资、薪金收入,允许在一定期限内进行平均。具体平均为:以个人所得的一次性经济补偿收入,除以个人在本企业的工作年限数,以其商数作为个人的月工资、薪金收入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个人在本企业的工作年限数按实际工作年限数计算,超过12年的按12年计算。

(3)按照上述方法计算的个人一次性经济补偿收入应纳的个人所得税税款,由支付单位在支付时一次性代扣,并于次月 7 日内缴入国库。

(4)个人按国家和地方政府规定比例实际缴纳的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金、基本养老保险金、失业保险基金在计税时应予以扣除。

(5)个人在解除劳动合同后 又再次任职、受雇的,对个人已缴纳个人所得税的一次性经济补偿收入,不再与再次任职、受雇的工资、薪金所得合并计算补缴个人所得税。

我国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义务人是在中国境内居住有所得的人,以及不在中国境内居住而从中国境内取得所得的个人,包括中国国内公民,在华取得所得的外籍人员和港、澳、台同胞。

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满1年的个人,是 居民纳税义务人,应当承担 无限纳税义务,即就其在中国境内和境外取得的所得,依法缴纳个人所得税。

在中国境内无住所又不居住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不满一年的个人,是非居民纳税义务人,承担 有限纳税义务,仅就其从中国境内取得的所得,依法缴纳个人所得税。

工资、 薪金所得,是指个人因任职或受雇而取得的工资、薪金、奖金、年终加薪、劳动分红、 津贴、补贴以及与任职或受雇有关的其他所得。这就是说,个人取得的所得,只要是与任职、受雇有关,不管其单位的资金开支渠道或以现金、实物、 有价证券等形式支付的,都是工资、薪金所得项目的 课税对象。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对于用人单位提前解除劳动合同后,对员工支付的赔偿金也是需要缴纳税费的,只不过这个税费需要分情况。如果是个人自行解除的,那么是将这部分补偿金与工资等一起计入个人所得税的总额。也有将该款巨大的补偿金算作一个月所得工资薪金,按个人所得税税率来进行交纳。


网站地图
延伸阅读:

更多#劳动合同相关

  • 8424次阅读
  • 1、一般来说,在天津解除劳动合同的赔偿标准是按照劳动者在用人单位工作的年限来决定的,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来,满六个月以上但没满一年的也是按一年的标准来算,没满六个月的话就支付半个月工资的赔偿。2、具体赔偿标准为: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2024-02-22 869次阅读
  • 2023.03.10 114026次阅读
  • 465次阅读
  • 1、一般来说,在天津解除劳动合同的赔偿标准是按照劳动者在用人单位工作的年限来决定的,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来,满六个月以上但没满一年的也是按一年的标准来算,没满六个月的话就支付半个月工资的赔偿。2、具体赔偿标准为: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2024-03-02 1219次阅读
  • 2023.03.06 3795次阅读
  • 414次阅读
  • 天津契税计算方法:个人购置家庭唯一住宅,90平方米及以下减按1%征收,超过则按1.5%征收;购置家庭第二套改善性住房,90平方米及以下仍按1%征收,超过则按2%征收。
    2024-05-02 1251次阅读
  • 2023.03.11 2962次阅读
  • 477次阅读
加载更多
更多

劳动合同最新文章

遇到劳动合同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