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劳动纠纷 > 劳动仲裁 > 当事人在劳动仲裁中应承担的义务是哪些

当事人在劳动仲裁中应承担的义务是哪些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02.23 · 1422人看过
导读:我们的衣食住行,因为有了法律规则才能更好的保障我们各自的权益不被侵害,我们的生活是离不开法律的,因此应该提高对法律知识的了解和认识,避免在遇到法律问题无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也许您现在面临着当事人在劳动仲裁中应承担的义务是哪些的问题,希望本篇文章的内容能够帮助到您。
当事人在劳动仲裁中应承担的义务是哪些

一、当事人在劳动仲裁中应承担的义务是哪些

当事人在劳动仲裁中应承担的义务如下:

1、当事人有依法申请仲裁的义务。

2、当事人有按时应诉,答辩、提供证据、按时出庭的义务。

3、当事人有正确行使其权利,严格遵守仲裁程序的义务。

4、当事人有遵守并履行已发生法律效力的裁定书的义务。

5、当事人有缴纳仲裁费用的义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六条

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与争议事项有关的证据属于用人单位掌握管理的,用人单位应当提供;用人单位不提供的,应当承担不利后果。

二、劳动仲裁的仲裁时效是如何规定的

根据法律规定,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 

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

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前款规定的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

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不能在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申请仲裁的,仲裁时效中止。

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 

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三、民商事仲裁和劳动仲裁的区别是什么

劳动仲裁与民商事仲裁的区别:

在机构设置方面,仲裁委员会不按行政区划层层设立,而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是按行政区划分别在县、市和市辖区等设立的处理劳动争议的特别机构,其常设办事机构通常设于各同级劳动行政主管部门内。

在受案范围方面,仲裁涵盖民事、经济的绝大多数领域,包括各类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而劳动争议仲裁仅限于劳动争议。

管辖方式方面,仲裁实行协议管辖,当事人可自主选择诉讼或者仲裁,也可自主选定仲裁委员会;而劳动争议仲裁实行属地管辖,当事人之间发生劳动争议后不得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而必须先申请劳动争议仲裁且当事人之间无需订有仲裁协议。

在裁决效力方面,仲裁实行一裁终局制度,裁决一经作出,即发生法律效力;而劳动争议仲裁裁决是一裁两审制,当事人不服还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

仲裁法》第三条

下列纠纷不能仲裁:

(一)婚姻、收养、监护、扶养继承纠纷;

(二)依法应当由行政机关处理的行政争议。

通过本篇文章的内容,希望能够解答您所面临当事人在劳动仲裁中应承担的义务是哪些的问题。平常我们可以多多学习了解法律知识,这样在面临法律问题需要解决时,我们就能够通过学习到的法律知识来维护自己的权益了。想要了解更多相关的法律问题,点击下方“立即咨询”按钮,为您匹配专业律师在线为您提供帮助。

网站地图

更多#劳动仲裁相关

加载更多
遇到劳动仲裁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