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劳动纠纷 > 劳动争议 > 劳动争议处理方式有哪些?

劳动争议处理方式有哪些?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02.22 · 1924人看过
导读:在面对自己的合法权益被侵害的时候,我们就需要运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的权益。如果您的合法权益正在遭受侵害,那么可以通过本篇文章了解的法律知识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希望能够对您遇到关于劳动争议处理方式有哪些问题带来帮助。
劳动争议处理方式有哪些?

1、协商程序

协商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问题发生后,通过私下沟通的方式解决争议问题。在劳动争议中,争议的双方是特定的,一方必须为用人单位,另一方必须是用人单位的员工即劳动者。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通过协商解决争议,有利于促进问题的快速解决。但是,协商程序不是处理劳动争议的必经程序。双方可以协商,也可以不协商,完全出于自愿,任何人都不能强迫。

2、申请调解

调解程序是指劳动纠纷的一方当事人就已经发生的劳动纠纷向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的程序。

在用人单位内,可以设立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负责调解本单位的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委员由单位代表、职工代表和工会代表组成。

与协商程序一样,调解程序也由当事人自愿选择,且调解也不具有强制执行力,如果一方反悔,同样可以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

3、仲裁程序

仲裁程序是劳动纠纷的一方当事人将纠纷提交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由仲裁委依法开庭审理,并作出仲裁裁决。仲裁劳动争议的法定前置程序,争议发生后必须经过仲裁,不得直接起诉到法院。经仲裁依法作出的裁决书是具有法律强制力的,公司方如不履行,劳动者可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4、诉讼程序

根据《劳动法》第83条规定:

“劳动争议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一方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不起诉,又不履行仲裁裁决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劳动纠纷产生之后,那么首先是可以由劳动者找到用人单位,然后积极的协商协商不成的,再通过劳动仲裁或者是劳动诉讼的方式来解决的,但是这个时候如果要请律师,需要支付一定的诉讼费用以及律师费用。律师费用是需要根据涉及到的财产标的额来进行判断的。

通过本篇文章的内容,希望能够解答您所面临劳动争议处理方式有哪些的问题。平常我们可以多多学习了解法律知识,这样在面临法律问题需要解决时,我们就能够通过学习到的法律知识来维护自己的权益了。想要了解更多相关的法律问题,点击下方“立即咨询”按钮,为您匹配专业律师在线为您提供帮助。

网站地图

更多#劳动争议相关

  • 416次阅读
  • 我国处理劳动争议的程序通常为: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1、协商。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首先应当协商解决。2、诉讼。劳动争议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2024-02-19 1394次阅读
  • 2023.03.05 7182次阅读
  • 351次阅读
  • 一、和解,和解是指当事人之间自行协商解决因合同发生的争议。二、企业调解,合同纠纷合同当事人如果不能协商一致,可以要求有关机构调解。三、劳动仲裁,仲裁合同当事人协商不成,不愿调解的,可根据合同中规定的仲裁条款或双方在纠纷发生后达成的仲裁协议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
    2024-03-04 1245次阅读
  • 2023.03.06 7349次阅读
  • 444次阅读
  • 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可以向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调解不成,当事人一方要求仲裁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当事人一方也可以直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2024-02-20 1140次阅读
  • 2023.05.13 1825次阅读
  • 397次阅读
加载更多
更多

劳动争议最新文章

遇到劳动争议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