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15万律师在线解答
首页 > 法律知识 > 劳动纠纷 > 劳动合同 > 事业单位编制试用期会随时辞职吗?

事业单位编制试用期会随时辞职吗?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3.03.21 · 1627人看过
导读:无论我们是在工作、学习还是生活中,我们都可能会遇到各种法律方面的问题,所以我们平常就需要多了解一些法律知识,这样在遇到了法律问题时,就能够很好的去处理去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了。本篇内容中整理了一些与事业单位编制试用期会随时辞职吗?相关的法律知识,希望能对您有帮助。
事业单位编制试用期会随时辞职吗?

一、事业单位编制试用期会随时辞职吗?

会辞职,但有些单位可能会有违约金

如果没有和该单位约定了聘用期,在试用期内是会辞职的。如果约定了聘用期,并单独约定聘用期内不能辞职,则不能辞职。

法律依据:《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第十七条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提前30日书面通知事业单位,会解除聘用合同。但是,双方对解除聘用合同另有约定的除外。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第十三条规定:初次就业的工作人员与事业单位订立的聘用合同期限3年以上的,试用期为12个月。

二、事业单位试用期工资待遇规定

(一)试用期工资

机关新参加(录用)工作人员均实行试用期,试用期为一年。

1、直接从各类学校录用的工作人员,试用期工资按附表一执行。

2、其他新录用人员试用期工资,按管理权限由主管部门参考录用前本人工作年限和录用后拟任职务确定,原则上应略低于本单位正式任职的同等条件人员。

(二)试用期满后工资

新录用人员试用期满后,按所确定的职务,级别领取相应工资。

1、直接从各类学校录用的工作人员,试用期满后的职务工资和级别工资按附表一执行。

2、其他新录用人员,按所任职务,比照本单位同等条件人员确定职务工资和级别工资,其基本工资原则上应高于试用期工资。

三、试用期拥有享受五险一金的待遇吗?

1、五险是国家法定,无论是否正式员工都有,必须达到当地最低的保险标准。

2、一金,不是法定的,所以在实际操作中,看各公司的效益情况,交或者不交,较多较少的问题。

试用期额法律规定

(一)限定会约定试用期的固定期限的最短期限,并且在规定试用期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的基础上,根据劳动合同期限的长短,将试用期细化。具体规定是:

劳动合同期限在三个月以上的,会约定试用期。也就是说,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会约定试用期的最低起点是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这是针对用人单位不分情况,一律将试用期约定为六个月,劳动的具体措施。

(二)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这就涉及到对劳动合同中试用期性质的理解,试用期是指用人单位对新招收的职工进行思想品德、劳动态度、实际工作能力、身体情况等进行进一步考察的时间期限。在录用劳动者时的试用期内这些情况已经基本搞清楚了。

(三)为遏制用人单位短期用工现象,不能所有劳动合同都可约定试用期。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期限不满三个月的,不得约定试用期。在征求意见过程中,相当多的意见建议将可约定试用期的劳动合同的期限修改为一年以上。

(四)劳动合同仅约定试用期或者劳动合同期限与试用期相同的,试用期不成立,该期限为劳动合同期限。

事业单位与企业单位相比较,福利待遇会相对好一些,很多人都努力考进事业编,一般情况下不会辞职,但是也有难以预料的事发生,如果在事业编的试用期就想要辞职,也是会的。

根据上述文章中的内容,相信已经解答了事业单位编制试用期会随时辞职吗?的问题。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要多了解学习一些法律知识,这样在遇到有法律问题时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才可以更好的运用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如果您还有其他法律问题的话,可以查看本站其他内容了解。

有法律问题?徐州律师为您在线解答
看完仍有疑问?想要更详细的答案?
更快速 更准确 更全面

更多#劳动合同相关

  • 2020.09.26 4562次阅读
  • 正规事业编制单位是不可以随时辞职的,是要符合条件以及协商申请一系列流程才可以离职的,建议跟单位协商好再离开,因为部分地市会有不良信用记录,会影响以后工作,公务员的试用期是一年,但签订无限期合同而事业单位签订三年正式合同,到期续签。
    2021.12.30 1261次阅读
  • 事业单位编制试用期可以随时辞职,但是有一些单位会有违约金,如果工作时没有和单位约定聘用期,那么在试用期时可以辞职的,但是如果约定有聘用期且聘用期内不可以辞职的,那么就不能辞职。
    2022.11.09 11051次阅读
  • 2020.09.19 361次阅读
  • 1、试用期单位是不可以随时辞退员工的。2、根据法律规定,在试用期中,除劳动者有法律规定的情形外,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在试用期解除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说明理由。法律规定的情形有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等。
    2023.01.10 1406次阅读
  • 用人单位不能随意辞退试用期的员工,除非满足相关情形并且需要向劳动者说明情况后才能与其解除劳动合同。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在试用期内,用人单位要辞退劳动者的,必须要符合该法第39条规定的情形之一,否则可能属于违法辞退。
    2022.11.11 2152次阅读
  • 2020.10.23 420次阅读
  • 1、试用期内不可以随时离职,离职前应当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2、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3、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2023.01.31 870次阅读
  • 事业单位编外人员不可以随时辞职,现在有些事业单位会招用一些编外人员,这种员工也是正式工,只不过没有编制,如果想辞职,应该提前通知单位,在试用期是三天,而转正后则是一个月。提出辞职请求后,单位批准后就开始办理相关手续。
    2022.11.07 70046次阅读
  • 2020.10.02 4407次阅读
  • 看具体情况。根据《劳动法》规定,每天加班不超过3小时,每月加班不超过36小时,如果单位安排加班超过了这个限制,则违反了《劳动法》。如果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者加班的,劳动者可随时解除劳动合同。
    2018.11.12 1249次阅读
  • 作为事业单位的编外人员也是不可以随时辞职的,事业单位内部规定的有非常严格的辞职的程序,编外人员想要辞职也需要提前三个月就递交书面辞职报告的,并且在事业单位工作的话,即使是编外人员辞职也得经过单位领导的批准。
    2022.11.14 19193次阅读
  • 2020.09.19 406次阅读
  • 试用期是一般是用人单位和员工首次建立劳动关系后,为增加相互了解,为决定是否最终选择对方而设定的一定期限的考察期。因此如果不能胜任工作,用人单位可以辞退试用期员工。试用期是劳动合同期限的组成部分,包含在劳动合同期内。试用期的长短取决于合同期的长短。
    2022.02.25 943次阅读
  • 事业单位合同工编外一般是不可以随时辞职的,但如果在提前通知了用人单位,且也慎得单位的同意,双方就可以协商进行解除劳动关系,这也算是合法的,随时辞职不代表可以随时的走人。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2022.11.15 15208次阅读
加载更多
更多

劳动合同最新文章

  • 无论我们是在工作、学习还是生活中,我们都可能会遇到各种法律方面的问题,所以我们平常就需要多了解一些法律知识,这样在遇到了法律问题时,就能够很好的去处理去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了。本篇内容中整理了一些与劳动合同的签订年限有如何的限制相关的法律知识,希望能对您有帮助。
    1727次阅读2023.05.30
  • 无论我们是在工作、学习还是生活中,我们都可能会遇到各种法律方面的问题,所以我们平常就需要多了解一些法律知识,这样在遇到了法律问题时,就能够很好的去处理去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了。本篇内容中整理了一些与用人单位不签订劳动合同要承担哪些法律责任相关的法律知识,希望能对您有帮助。
    1758次阅读2023.05.30
  • 我们的衣食住行,因为有了法律规则才能更好的保障我们各自的权益不被侵害,我们的生活是离不开法律的,因此应该提高对法律知识的了解和认识,避免在遇到法律问题无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也许您现在面临着用人单位不签劳动合同为了逃避什么法律责任呢的问题,希望本篇文章的内容能够帮助到您。
    1632次阅读2023.05.30
  • 无论我们是在工作、学习还是生活中,我们都可能会遇到各种法律方面的问题,所以我们平常就需要多了解一些法律知识,这样在遇到了法律问题时,就能够很好的去处理去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了。本篇内容中整理了一些与劳动合同没有盖公章有效吗相关的法律知识,希望能对您有帮助。
    1441次阅读2023.05.30
  • 我们的衣食住行,因为有了法律规则才能更好的保障我们各自的权益不被侵害,我们的生活是离不开法律的,因此应该提高对法律知识的了解和认识,避免在遇到法律问题无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也许您现在面临着劳动合同生效时间是什么的问题,希望本篇文章的内容能够帮助到您。
    1221次阅读2023.05.30
遇到劳动合同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

想获取更多劳动纠纷资讯

微信扫一扫

想获取更多劳动纠纷资讯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