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劳动纠纷 > 工资福利 > 克扣工资的期限规定是什么?

克扣工资的期限规定是什么?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02.19 · 4880人看过
导读:克扣工资的期限规定是自从知道自己的权利被侵害之日起开始进行计算,不能够超过两年,否则的话如果到法院来进行一个诉讼的话,可能不会支持劳动者这个方面,主要是诉讼时效的有效期已经经过。
克扣工资的期限规定是什么?

一、克扣工资的期限规定是什么?

克扣工资的期限规定是自从知道自己的权利被侵害之日起开始进行计算,不能够超过两年,否则的话如果到法院来进行一个诉讼的话,可能不会支持劳动者这个方面,主要是诉讼时效的有效期已经经过。我国《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七条规定“从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根据这一规定,最长的诉讼时效的期间是从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权利享有人不知道自己的权利被侵害,时效最长也是二十年,超过二十年,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所以,克扣工资的诉讼时效是两年,最长时二十年。

二、诉讼时效的法律要件

诉讼时效要件是指适用诉讼时效的要件。

1、须有请求权的存在。诉讼时效是对请求权的限制,没有请求权,也就无从适用诉讼时效。

2、须有怠于行使权利的事实。诉讼时效是对权利人的督促,实际上也是对义务人的保护,如果权利人怠于行使权利经过一定的期间,又没有其他事由致使诉讼时效中断或中止,则诉讼时效产生法律效果。

3、怠于行使权利的事实持续存在,致使诉讼时效期间届满。届满有时又称为诉讼时效结束、诉讼时效完成。诉讼时效届满,权利人的胜诉权自动消灭。如果有使诉讼时效中断、中止的事实,诉讼时效还可以“拉长”,即中断时重新计算,中止时,将中止时间段剔除后继续计算。

三、劳动争议案件的诉讼时效

劳动争议案件的时效是指劳动争议的仲裁时效和劳动争议的诉讼时效。超过劳动争议案件的仲裁时效提起劳动争议诉讼的胜诉权丧失。劳动争议案件的仲裁时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规定的六十天,是指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自己的劳动合同权利被侵犯之日算至以后的六十日(不含因不可抗力而中断的期间)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起劳动争议仲裁。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规定:“劳动争议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一方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不起诉又不履行仲裁裁决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工资问题一直以来是横在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的一个巨大的问题,也正是由于这个问题纠纷的产生,所以导致一直以来双方的关系并不是特别的融洽和和谐,所以在发生这些扣扣工资的状况的时候,一定要及时的维护自己的权利,避免诉讼时效经过。

网站地图
律图网温馨提示:
《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婚姻法、收养法、继承法、民法通则、民法总则、侵权责任法、担保法、合同法、物权法同时废止。如果您涉及《民法典》规定的问题#点击这儿#进行查看!若需帮助可#咨询律图网律师#
延伸阅读:

更多#工资福利相关

加载更多
更多

工资福利最新文章

遇到工资福利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