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18万律师在线解答
首页 > 精选解答 > 名誉毁谤精选解答 > 诽谤罪是刑事罪吗

诽谤罪是刑事罪吗

时间:2024.05.16 标签: 损害赔偿 名誉毁谤 阅读:1088人
律师解析:
诽谤罪乃是属于刑事犯罪范畴之内,唯有情节轻微的诽谤行径方能判定为民事纠纷案件。
诽谤罪的本质在于捏造虚假事实,侵犯他人名誉权,情节恶劣者甚至可能面临终身政治权利的剥夺。
一旦犯下此罪,便转变为受刑法调整的案件类型,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民事责任得以逃脱,受害者仍然有权要求损害赔偿。
关于刑事案件的追诉期限,自犯罪之日起开始计算;
若犯罪行为存在持续或继续状态,则应自犯罪行为终结之日起算。
若在追诉期限内再次犯罪,前罪的追诉期限将自新罪发生之日起重新计算。
如需对超过二十年的案件进行追诉,须向最高人民检察院申请核准。
具体的刑事追诉时效期间的长度,取决于法定最高刑的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刑事诉讼证据种类包括物证、书证、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犯罪嫌疑人供述与辩解、鉴定意见、勘验、检查、辨认、侦查实验等笔录、视听资料以及电子数据等。
凡可用于证实案件事实的材料皆可作为证据使用,但所有证据均须经查证属实后方能采信。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
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版权声明:本平台对图文内容模式享有独家版权,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

辱骂他人可能构成"侮辱罪"或者"诽谤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有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是诽谤他人严重行为的,损害他人的名誉,会构成侮辱罪或者诽谤罪,会受到处三年以......

名誉权是指一个人享有的保护自己声誉、名誉、人格尊严的权利。它包括了个人的社会形象、信誉度、名声等方面的权利。 荣誉权则是指一个人享有的保护自己荣誉、声望、地位等方面的权利......

口头侮辱可能构成侵权行为。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中,如果某人的行为侵犯了他人的人格权,包括名誉权、荣誉权等,受害人有权要求赔偿。 口头侮辱,如果达到了一定的程度,比如严重损害了......

图文精选 普法视频 语音解答
  • 河北省诽谤罪立案标准是多少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河北省诽谤罪立案标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46条,指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事实,损害他人名誉且情节严重。通常需造成严重影响,如引发公众强烈不满或受害人社会评价显著下降等,才构成犯罪。具体立案标准可参考最高法、最高检相关司法解释。

    浏览量:811 2024-06-05
  • 被人告诽谤罪要请律师吗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面对诽谤罪名指控,应寻求律师协助。律师具备专业法律知识和经验,能为被告提供精准辩护,保障合法权益。根据我国法律,被告人有权委托辩护人。因此,如遭遇诽谤指控,聘请律师提供全面辩护服务是明智选择。

    浏览量:1096 2024-06-05
  • 诽谤罪公安异地抓人可以吗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涉嫌诽谤罪的犯罪嫌疑人在满足条件下,公安机关有权异地抓捕。这通常适用于犯罪嫌疑人逃避侦查或涉及多地犯罪的情形。异地抓捕需遵守程序,包括立案地公安机关许可和紧密协作。

    浏览量:871 2024-06-05
  • 网上侮辱人民警察怎么处罚

    1292人阅读

    具体处理视涉案情节轻重而定。若公然侮辱执法警察,造成恶劣社会影响,将受到五日以下拘留或五百元以下罚款的处罚。情节严重者,将面临五日至十日的行政拘留,并需支付五百元以下罚款。请公众遵守法律法规,尊重执法警察的权威,共同维护社会秩序。

  • 对方骂我我用杯子扔她需要负民事责任吗

    1664人阅读

    具体应视情境而定。一般争吵不涉法律,但谩骂侵犯名誉权或被起诉时需承担民事责任。公共场合恶意辱骂或诋毁他人,按治安管理受罚。严重者可触犯侮辱罪,面临刑事指控。判断行为是否违法,需综合分析客观环境。

  • 怎么维护名誉权

    1154人阅读

    荣誉权是公民因其突出贡献或优异表现而获得和保持荣誉称号的权利。非所有人都能天然拥有,而是表现杰出且符合标准的人士才能享有。获得荣誉即赢得社会广泛认可,公民有权维护其荣誉不受侵害,对侵害行为可提起法律诉讼。

  • 侵犯商业声誉罪怎么处罚

    1506人阅读

    针对侵犯商业信誉的行为,法律规定了相应的刑事处罚。个人若捏造并故意传播不实信息,严重损害他人商业信誉并造成重大损失,将面临至少两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或拘役,并需支付罚金。单位犯罪则仅处罚金,并对直接责任人员按个人犯罪标准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