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18万律师在线解答
首页 > 精选解答 > 名誉毁谤精选解答 > 诽谤罪有哪些

诽谤罪有哪些

时间:2024.02.23 标签: 损害赔偿 名誉毁谤 阅读:1056人
律师解析:
诽谤罪是指故意捏造事实,公然损害他人人格和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诽谤,是指故意捏造事实,并且进行散播。
捏造事实,就是无中生有,凭空制造虚假的事实,而且这些内容已经或足以给被害人的人格、名誉造成损害。
诽谤除捏造事实外还要将该捏造的事实进行散播,捏造事实的行为与散播行为必须同时具备才构成本罪。
法律依据:
《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
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版权声明:本平台对图文内容模式享有独家版权,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

情节严重并造成一定损害后果的,构成诽谤罪,受害人可以提起刑事自诉,要求法院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诽谤罪,是指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

由于网络诽谤内容的发布者是犯罪的源头,是犯罪行为的始作俑者,因而在一般情况下,网络诽谤有关内容的发布者应当承担网络诽谤的全部或主要的刑事责任。......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

图文精选 普法视频 语音解答
  • 网络诽谤罪会判刑吗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网络散播不实言论,情节严重者将受刑事处罚,包括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等。受害者起诉网络诽谤,若证据不足,法院可请求公安机关协助。请保持网络言行真实,避免法律责任。

    浏览量:1457 2024-05-31
  • 快递诽谤罪如何维权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快递诽谤罪是恶意中伤他人的严重行为,应受法律制裁。处罚包括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剥夺政治权利。遭损害者需向司法机关提起诉讼,但威胁社会公共秩序和国家利益的不受限制。我们应坚决维护个人名誉权,共同营造和谐法治社会。

    浏览量:1481 2024-05-31
  • 传播事实属于诽谤罪吗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本处不涉及诽谤指控。诽谤系恶意捏造事实、传播谣言以损害他人名誉。单纯传播真实信息不构成诽谤。若通过网络实施类似行为,受害人可向法院申诉。因证据收集困难,法院可要求公安机关协助。请确保信息真实合法,避免不当传播。

    浏览量:1292 2024-05-31
王芳芳律师

浙江智仁律师事务所

杭州资深婚姻家事律师,专业办理婚姻家事案件多年 中国民主xx会会员,安徽大学本科,中国政法大学硕士,高级婚姻家庭咨询师。有着深厚的法学理论功底和司法实践经验,能熟练运用律师专业技能为当事人提供优质的法律服务。从事法律服务多年来,处理过众多疑难复杂案件,其中所属团队处理因各种原因导致离婚诉讼百件以上,因各种原因发生的合同纠纷案件百件以上,受到委托人好评。长期从事公益法律事务,为杭州市工会志愿者名誉律师和杭州市法律援助律师。同时为多个基层政府的顾问律师,为政府和社区以及居民提供法律服务。 主要职务 杭州市西湖区三墩镇人民政府法律顾问团律师 杭州市西湖区文新街道法律顾问团律师 杭州市安徽商会律师团秘书长 杭州市法律援助律师 杭州市工会律师

咨询该律师
  • 微信群里被人辱骂怎么维权

    1628人阅读

    当个人权益在微信群遭受侮辱性言论侵害时,应这样维权: 收集侮辱性言论作为证据,咨询律师了解法律权益和维权途径,向警方报案,若警方不立案,可复议或申诉。若侵害严重,可提起民事诉讼要求赔偿和恢复名誉。如涉及行政法规或刑事责任,可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建议尽早寻求专业法律顾问协助,确保法律程序正确执行,保护个人权益。

  • 污蔑诽谤他人名誉怎么处罚

    1734人阅读

    诽谤和损害他人名誉的行为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惩罚。在民事责任方面,受侵害者可以要求侵权方承担多种责任,如停止侵害、消除影响、恢复名誉、道歉等。行政责任方面,故意贬损他人声誉的当事人可能面临最高十天的行政拘留,以及罚款。若情节严重,还可能受到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剥夺政治权利的刑事处罚。总之,对他人名誉的诽谤和损害将受到民事、行政和刑事三个方面的严厉制裁。

  • 公司领导言语侮辱员工,该怎么处理

    1072人阅读

    遭遇领导言语侮辱时,保持冷静并收集证据是关键。可向上级或人力资源部门反映情况,表达担忧。若情况恶化,可通过法律途径维权,如申请劳动仲裁或诉讼。同时,注意调整工作环境,避免正面冲突。保持专业素养,确保自身安全。

  • 在网络上损害他人名誉

    1047人阅读

    针对网络侵害名誉权,可采取以下措施:与侵权者沟通,要求其承担法律责任,如停止侵权、消除影响、赔偿损失等;请求网络服务供应商协助删除侵权信息,并采取措施阻止侵权行为;如涉及违反公共秩序或触犯刑法,可向公安机关报告,依法追究侵权者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