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18万律师在线解答
首页 > 法律专题 > 刑事辩护专题 > 刑事犯罪辩护专题 > 私分国有资产罪的犯罪构成

私分国有资产罪的犯罪构成

私分国有资产罪的犯罪构成
大家都知道国有财产不可侵犯,但是怎样的行为是侵犯国有资产呢?在法律规定中,有一条罪名是私分国有资产罪。而侵犯国有资产的罪行认定过程是复杂繁琐的,相关证据收集也是一项比较浩大的工程,那么关于私分国有资产罪的犯罪构成有什么要件,律图网小编马上为你做详细解答。
2024-02-29 23:18:30 已帮助2012人

精选律师 · 讲解实例

私分国有资产罪的犯罪构成
1、客体要件。

本罪所侵犯的直接客体是国有资产的管理制度及其所有权。

所谓国有资产,包括依法经由上述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管理、使用或者运输中的国有资产。

例如税务机关掌握着的纳税人依法上交国家的税款等等。

国家对单位的财经分配,有一整套宏观管理制度,例如对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国有企业,凡实行承包经营者,国家均试行资金分帐制度:

将该企业掌握的资金分为国家资金和企业资金。

其中,凡国家资金,不得用作企业职工集体福利基金或用作职工奖励奖金等。

否则,即属违背国家对国有资产管理的不法行为,其中集体私分国有资产者,更进一步地侵犯了国有资产的所有权,数额较大者,即构成本罪。

2、客观要件。

在客观方面,本罪行为法人实施了违反国家规定,以单位名义将国有资产集体私分给个人,数额较大的行为。

所谓违反国家规定,指违反了国家对此类单位的国有资产分配管理规定。

例如违背了国家关于国有资金与企业资金的分帐比例管理制度,擅自将国有资金转为企业资金,进而私分国有资产者。

所谓以单位名义,是指由单位领导班子集体决策或者由单位负责人决定并由直接责任人员经手实施,公开或半公开地以单位分红、单位发奖金、单位下发的节日慰问费等名义所进行的活动。

集体私分给个人,是指行为法人以单位的名义,将国有资产按人头分配给本单位全部或部分职工,这里所谓个人,指的是该单位的职工。

按照《刑法》第三百九十六条第1款的规定,仅有上述行为,还不足以构成认定本罪的客观基础,还必须集体私分国有资产给个人数额较大者,本罪存观要件才齐备。

应当注意的是,对这里所谓数额较大。

原则上应理解为集体私分国有资产的总额较大,而非指每一个人所分数额较大。

换言之,由于单位职工众多,因而按人头私分的结果,每一个人所分数额即便并不大,但私分总额大者,仍应成立这里的数额较大。

3、主体要件。

本罪主体是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

本罪是单位犯罪,但根据法律规定只处罚私分国有资产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

4、主观要件。

本罪在主观方面是直接故意犯罪。

行为须有明知是国有资产而故意违反国家规定,将其集体私分给个人的确定故意。

如疏忽大意地误将国有资产当作企业资金加以集体私分者,不能成立本罪,情节严重者,可按有关渎职犯罪处理。

任何人都是不得冒充国有资产的负责人的,更不能在冒充之后,组织他人将国有资产瓜分,非法瓜分的行为一旦被发现,经核查之后,瓜分的财产数额比较大,那么参与瓜分活动的公民,都有可能会受到处罚。

查看更多
最新 最热
全部
更多
  • 说清楚
    完整描述纠纷焦点和具体问题
  • 耐心等
    律师在休息时间解答,请耐心等待
  • 巧咨询
    还有疑问?及时追问律师回复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