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18万律师在线解答
首页 > 精选解答 > 税务信息查询精选解答 > 工资超过5000扣多少税

工资超过5000扣多少税

时间:2024.04.09 标签: 非诉讼类 税务信息查询 阅读:1283人
律师解析:
超过五千元所得应缴纳的税费标准如下所述:
1.工资范围在一百至五千元人民币之间,包含五千元在内,所适用的个人所得税税率为零;
2.工资范围在五千至八千元人民币之间,包含八千元在内,所适用的个人所得税税率为3%;
3.工资范围在八千至十七千元人民币之间,包含十七千元在内,所适用的个人所得税税率为10%;
4.工资范围在十七千至三万元人民币之间,包含三万元在内,所适用的个人所得税税率为20%;
5.工资范围在三万至四万元人民币之间,包含四万元在内,所适用的个人所得税税率为25%;
6.工资范围在四万至六万元人民币之间,包含六万元在内,所适用的个人所得税税率为30%;
7.工资范围在六万至八万五千元人民币之间,包含八万五千元在内,所适用的个人所得税税率为35%;
8.工资范围超过八万五千元人民币时,其适用的个人所得税税率将提升至45%。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三条
个人所得税的税率:
(一)综合所得,适用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四十五的超额累进税率(税率表附后);
(二)经营所得,适用百分之五至百分之三十五的超额累进税率(税率表附后);
(三)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和偶然所得,适用比例税率,税率为百分之二十。
版权声明:本平台对图文内容模式享有独家版权,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

个人所得税申报退税的到账时间取决于多个因素,包括税务机关的处理速度、申报的正确性、支付渠道等。通常情况下,个人所得税退税的到账时间可能需要以下几个步骤:申报与审核:纳税人......

个人所得税的到账时间取决于多个因素,包括税务机关的处理速度、申报的正确性、支付渠道等。在中国大陆地区,通常情况下,个人所得税的到账时间可能需要以下几个步骤:申报与审核:纳......

个人所得税申报退税的到账时间取决于多个因素,包括税务机关的处理速度、申报的正确性、支付渠道等。通常情况下,个人所得税退税的到账时间可能需要以下几个步骤:申报与审核:纳税人......

图文精选 普法视频 语音解答
  • 欠税过多,法人会面临坐牢的风险吗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法人欠税严重,涉及欺诈或逃避税责可能面临刑事指控;单纯因申报不足产生的欠税,法人一般不承担刑事责任。税务机关可调查并可能查封其财产。法院有权执行财产扣押等措施,判决结果取决于具体违法行为和情节。

    浏览量:1464 2024-06-15
  • 定期定额户系统是否具备自动申报功能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定期定额户征收系统通过纳税人自主申报经营情况,税务部门确认一定期限内的征收比率或额度,针对小型企业简化税收核算,主要征收增值税、营业税和所得税,适合营收不稳定的群体。

    浏览量:1313 2024-06-15
  • 违法提供出口退税凭证罪如何判断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此种犯罪须由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故意实施,侵犯国家税收管理和办公事务的神圣性,通过违法提供出口退税凭证的举措,使得国家的权益因此受到重大的损害。

    浏览量:921 2024-06-15
  • 居间费用如何纳税

    1226人阅读

    与业主装修争议想解约,可友好协商或法律途径解决,并需考虑损害赔偿。解除合同的法定情形包括不可抗力、明确拒绝履行、迟延履行及严重妨碍实现合同目的。针对不同情形,应合理行使解除权,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规定。

  • 长沙个人所得税标准是怎样的

    1174人阅读

    长沙个税征收按七级超额累进税率,月应纳税款额度不同税率和速算扣除数各异。3000元以下税3%,3000-12000元税10%速算扣210元,以此类推,最高45%税率适用于80000元以上收入,速算扣除数为15160元。

  • 门面租赁税费征收的标准是什么

    1162人阅读

    在第一种情况下,一方婚前全款购房并贷款,婚后用共同财产还贷,房产登记在付款方名下。离婚时,双方应协商处理,无法协商则由法院判决房产归登记方,贷款为其个人债务,对共同还贷及增值部分,登记方需给予补偿。在第二种情况下,双方共同贷款购房,为共同财产。离婚时,应先尝试协商,若不成,法院会根据实际情况判断哪方更适合拥有使用权。待双方取得完整所有权后,可另行向法院提起诉讼。

  • 印花税是谁收取的

    1122人阅读

    印花税的征收无疑应该由主管税务部门负责;凡涉及到印花税项目范畴内的活动,皆应按照相应的税率标准予以计征;若有应缴付印花税之情形却故意规避不纳税款的话,便必须承担由此带来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