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18万律师在线解答
首页 > 精选解答 > 名誉毁谤精选解答 > 诽谤罪超过诉讼时效还可以追诉吗

诽谤罪超过诉讼时效还可以追诉吗

时间:2024.05.17 标签: 损害赔偿 名誉毁谤 阅读:1374人
律师解析:
1.倘若被判定应处以低于五年有期徒刑刑罚,那么在犯罪行为发生后的第五个年份将标志着诉讼时效的终结;
2.如若可能面临五年到十年宽泛范围内的有期徒刑处罚,那么在犯罪行为实施之后的第十年,便意味着诉讼时效已经过期;
3.如果可能面临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惩罚,那么在犯罪行为发生后的十五年内,诉讼时效也将告终;
4.对于可能判处无期徒刑的情况,诉讼时效将在犯罪行为发生后的第二十年结束。
需要注意的是,诽谤罪的最高刑罚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因此其诉讼时效设定为五年。
法律依据:
《刑法》第八十七条
犯罪经过下列期限不再追诉:
(一)法定最高刑为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经过五年;
(二)法定最高刑为五年以上不满十年有期徒刑的,经过十年;
(三)法定最高刑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经过十五年;
(四)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过二十年。如果二十年以后认为必须追诉的,须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
第二百四十六条
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版权声明:本平台对图文内容模式享有独家版权,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

辱骂他人可能构成"侮辱罪"或者"诽谤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有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是诽谤他人严重行为的,损害他人的名誉,会构成侮辱罪或者诽谤罪,会受到处三年以......

名誉权是指一个人享有的保护自己声誉、名誉、人格尊严的权利。它包括了个人的社会形象、信誉度、名声等方面的权利。 荣誉权则是指一个人享有的保护自己荣誉、声望、地位等方面的权利......

口头侮辱可能构成侵权行为。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中,如果某人的行为侵犯了他人的人格权,包括名誉权、荣誉权等,受害人有权要求赔偿。 口头侮辱,如果达到了一定的程度,比如严重损害了......

图文精选 普法视频 语音解答
  • 遗弃罪是否需要告诉才处理其认定标准又是怎样的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中国刑法中,侮辱罪、诽谤罪、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罪和虐待罪属于亲告罪,受害人需主动起诉。只有在严重危害社会秩序或国家利益、致人死亡等特殊情况下,司法机关才会介入。遗弃罪不在亲告罪范畴,任何时候司法机关都会受理相关指控。

    浏览量:1265 2024-06-07
  • 对他人进行辱骂人身攻击构成什么罪具体规定是哪些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辱骂一般属民事侵权,仅侵犯名誉权。但若侮辱恶劣、致严重后果或反复发生,可能构成侮辱罪,最高刑期为三年,包括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剥夺政治权利。

    浏览量:1199 2024-06-07
  • 诽谤罪和污蔑罪的标准怎么界定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在中国刑事法律体系中,诽谤罪与污蔑罪均针对故意散播不实信息损害他人名誉的行为。诽谤侧重于文字或言辞的虚假指控,而污蔑可能涉及图像或行为。两者核心在于故意制造并公开虚假信息,造成名誉损害。诽谤罪的认定还需考量情节严重性和社会影响。简言之,这两种罪行都是对故意散布假信息侵害他人名誉的惩罚,但表现形式和认定条件有所不同。

    浏览量:1326 2024-06-07
  • 诽谤立案赔偿标准是怎样的

    1851人阅读

    若发生交通事故并造成他人损害,被保险人或受害方须向保险公司报案。保险公司会迅速回应,告知索赔程序和注意事项。受害人提供完整证明材料后,保险公司核实审查。核定损失后,与受害人达成赔偿协议,支付赔款,圆满解决事故问题。

  • 被人恶意引导他人辱骂报警可以吗

    1550人阅读

    若交通事故中肇事者无过错,受害人无需承担风险垫付款。肇事者有责任时,受害人可先垫付医疗费用,明确责任后再赔偿,此非强制。无法获得肇事者垫付时,受害人可通过协商、垫付、保险公司赔偿、社会救助基金等途径解决,并可求助交管部门调解或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 造谣诽谤立案标准是什么

    1128人阅读

    晚婚晚育产假政策因地而异,现规定女性劳动者生育享98天产假,难产增15天,多胎每多一婴儿增15天,不满4月流产享15天,4个月以上享42天。晚育产假时长由各地计划生育法规定。

  • 造谣如何立案

    1342人阅读

    在我国,如果年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参与斗殴并导致受害者轻微伤害,法院可依据刑法以故意伤害罪追究其刑事责任。但如果未满十六周岁且为首次实施此类行为,仅造成轻微伤害,可依法免予刑事处罚,但需由家长或监护人加强监管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