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18万律师在线解答
首页 > 精选解答 > 劳动合同精选解答 > 合同三年试用期多久

合同三年试用期多久

时间:2024.05.03 标签: 劳动纠纷 劳动合同 阅读:928人
律师解析:
在签订长达三年的劳动合同时,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这是劳动法律规定。
对于期限不足三个月的劳动合同,并不能约定试用期;
若在三个月以上,但还未达到一年的,其试用期最长只可延长至一个月;
如果合同期限已满一年,却还未达到三年,那么试用期最长只能设定为两个月;
而当合同期限超过三年时,试用期最长也只能设定为六个月。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劳动合同期限明确为三年,那么试用期同样不可超过六个月。
根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十九条之规定,如处于三个月到一年之间的劳动合同期内,试用期最长仅为一个月;
若在一年到三年之间的合同期内,试用期最长只能延长至两个月;
至于三年及以上的固定期限或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最长也只能设定为六个月。
由此可见,不同的劳动合同期限,对应的试用期期限亦有所差异。
因此,我们强烈建议用人单位在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时,务必关注试用期的期限是否超出了法定范围,若试用期期限超出了法定范围,那么超出部分将不再被视为试用期。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十九条规定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
版权声明:本平台对图文内容模式享有独家版权,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

以下是一些基本的补偿原则和步骤:合法解除:用人单位必须依法解除劳动合同,不能违反法律规定随意解聘员工。经济补偿: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的规定,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

以下是一些基本的补偿原则和步骤:合法解除:用人单位必须依法解除劳动合同,不能违反法律规定随意解聘员工。经济补偿: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的规定,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

试用期的长度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规定的。根据第十九条中的相关规定,试用期的长度取决于劳动合同的期限: 1、期限为三个月以上但不满一年的,不能超过一个月。 2、......

图文精选 普法视频 语音解答
  • 试用期长短是由企业单方面决定吗

    钟玉琳律师

    不是。试用期是根据劳动合同期限进行设定,按规定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用人单位违反规定与劳动者约定试用期的,由劳动行政各部门责令改正。

    播放量:1224 2022-06-07
  • 劳动合同内容中有哪些必备条款

    钟玉琳律师

    (1)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2)劳动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证件号码;(3)劳动合同期限;(4)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5)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6)劳动报酬;(7)社会保险;(8)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

    播放量:1199 2022-06-07
  • 试用期需要签订劳动合同吗

    钟玉琳律师

    要签,签劳动合同是公司的法定义务,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试用期也不例外,如果试用期超过了一个月,那么也得签劳动合同,并不以是否通过试用期为前提。如果公司自劳动者上班起超过一个月不签合同的,就要支付二倍工资。

    播放量:1432 2022-06-07
  • 用人单位干了半个月不签合同怎么处理

    1735人阅读

    您有权要求公司在一个月内签署新劳动合同。若逾期未签,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未签书面合同,需按法律支付双倍工资作为惩罚。此外,公司还需支付经济补偿金。请尽快采取行动,维护自身权益。

  • 单位不续约合同要赔偿标准是多少

    1464人阅读

    劳务合同到期后不续签的赔偿标准如下:雇主不续签需支付经济补偿金和一个月薪资;拒绝续订无固定期限合同需支付赔偿金和两个月薪资;降低工作标准和待遇,员工有权要求经济补偿。

  • 员工患病单位解除劳动合同怎么办

    1189人阅读

    要在互联网平台上变更企业营业执照地址,需遵循以下步骤:首先,登录企业注册地工商局官网预约法定代表人变更;其次,按网站指引填写资料;第三步,提交文件并等待审核;第四步,审核通过后,携带材料领取新执照;最后,刻制新法人印章并更新银行账户信息。

  • 判令解除劳动合同怎么维权

    1908人阅读

    当劳动合同被解除,你有三种途径保护自身权益:1)请求恢复并继续履行已解除的劳动合同;2)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诉,要求支付赔偿金;3)若上述方式不满意,向劳动行政部门投诉,寻求公正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