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18万律师在线解答
首页 > 法律专题 > 行政类专题 > 行政诉讼专题 > 行政诉讼时效是如何规定的

行政诉讼时效是如何规定的

行政诉讼时效是如何规定的
在行政诉讼中,当事人依法享有广泛的、平等的诉讼权利,同时也承担必要的诉讼义务。当事人享有诉讼权利,是为了维护其合法权益,当事人履行诉讼义务,是为了维护诉讼秩序,保障诉讼的顺利进行。行政诉讼对保障一个国家依法行政,建立法治政府,确保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合法权利免受行政权力的侵害,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2024-05-22 10:05:01 已帮助1931人

精选律师 · 讲解实例

行政诉讼时效是如何规定的
关于在行政诉讼中适用时效方面的明确规定如下:
对于直接启动的行政诉讼程序,原告应自得知乃至应当得知行政机关作出特定行政行为之日开始计算,期间为六个月;
而对于经过行政复议程序之后再次提出的行政诉讼,则需自收到复议决定书或复议期限届满之日起算,期间为十五日。
值得注意的是,若涉及不动产权益的诉讼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已超过二十年;
至于其他类型的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五年才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将不予受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四十五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服复议决定的,可以在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复议机关逾期不作决定的,申请人可以在复议期满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四十六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因不动产提起诉讼的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二十年,其他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五年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查看更多
最新 最热
全部
更多
  • 说清楚
    完整描述纠纷焦点和具体问题
  • 耐心等
    律师在休息时间解答,请耐心等待
  • 巧咨询
    还有疑问?及时追问律师回复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