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诉讼仲裁 > 诉讼管辖 > 民事诉讼调解程序存在哪些问题

民事诉讼调解程序存在哪些问题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02.20 · 5200人看过
导读:民事诉讼当中的调解程序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偏离了法院的职能,增加了法院的成本,浪费纳税人的钱。其实有绝大多数的民事纠纷,根本就不需要进行调解,民事法院本来就是受理案件审理案件的司法结构,不是人民调解委员会,再者,民事纠纷也多半是已经到了不能调解的地步才提起了诉讼。
民事诉讼调解程序存在哪些问题

一、民事诉讼调解程序存在哪些问题?

1、偏离法院的职能

法院是受理案件、审理案件的司法机构,不是调解部门,不是人民调解委员会。法院应当按照《民事诉讼法》制定的程序履行其应有的职责,而不是按照其他法律的程序进行。群众发生纠纷,能事先调解的,都不会选择到法院处理,不得已才到法院,是希望法院立案、审理,以此解决纷争,而不是不立案就调解。按照《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法院受理民事案件后,在判决前的任何一个阶段,只要当事人自愿,均可以进行调解,没有必要在立案前设立调解程序。这明显违背国家设立法院的初衷和目的,也偏离了法院的职能。立案前的调解应当交给群众自己进行,或其他调解机构处理,而不是法院。

2、增加法院成本

1)增加人员成本。近年来,民事纠纷越来越多,法院系统本来人手不够,审判人员既要开庭又要调查取证、写法律文书,加班加点,辛苦劳累,法院应当增加专业的法官审理案件,以保证判案的质量。但眼见一些审判人员被调到法院的庭前调解部门,专门负责立案前的调解,担当起调解员的角色,法院又不得不接收新的审判人员以补上审判庭的空位。如此做法既浪费审判人才,又增加法院负担。

2)增加硬件成本。调解不是说说就算,总有个地方让双方坐下来谈,总要准备一台电脑、打印设备、纸张,法院不得不空出房间作为调解室,这又增加了支出,最终还是要纳税人埋单。

二、调解非诉讼必要程序

对于民事案件的受理、审理、调解、执行等一系列程序,我国制定了《民事诉讼法》进行规定,它是程序法,法院应当按照该法制定的程序履行其应有的职责。《民事诉讼法》第111条规定“人民法院对符合本法第一百零八条的起诉,必须受理”。第112条规定“人民法院收到起诉状或者口头起诉,经审查,认为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立案,并通知当事人;认为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裁定不予受理”。

可见,原告提交起诉状及证据,经审查符合受理条件的,人民法院应当立案受理,而不是接受起诉资料后应当调解,调解作为立案的前置程序明显违反《民事诉讼法》的规定。

此外,部分人民法院在收取原告的诉讼材料时,引用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和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的文件,而不引用《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法院懂法,也知道违法,但明知违法而为之。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第二条规定“ 本法所称人民调解,是指人民调解委员会通过说服、疏导等方法,促使当事人在平等协商基础上自愿达成调解协议,解决民间纠纷的活动”。第五条规定“国务院司法行政部门负责指导全国的人民调解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负责指导本行政区域的人民调解工作。基层人民法院对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民间纠纷进行业务指导”。

可见,人民调解应当由人民调解委员会负责,基层人民法只是进行业务指导,而不是由基层人民法院专门负责调解,更不应在先调解再立案。

尽管民事诉讼活动当中的调解程序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但我国在民事诉讼法当中增加调解这一程序,主要是结合着民事纠纷的这种特殊情况考虑的。对调解程序存在着的这些问题是需要我国立法部门进一步去完善的,但两被告也要知道,调解程序不是在所有的民事诉讼活动当中都是一道必要的程序。


网站地图
延伸阅读:

更多#诉讼管辖相关

加载更多
更多

诉讼管辖最新文章

遇到诉讼管辖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