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18万律师在线解答
首页 > 精选解答 > 刑事犯罪辩护精选解答 > 侦查机关有权利追缴赃款赃物吗

侦查机关有权利追缴赃款赃物吗

时间:2024.02.29 标签: 刑事辩护 刑事犯罪辩护 阅读:1067人
律师解答:
有。
律师解析:
有。
当案件经过立案、侦查、审查起诉、审判等环节时,赃款赃物的处理权原则上归属于法院;
当案件终止在侦查、审查起诉等阶段时,赃款赃物的处理权原则上归属于公安机关或人民检察院;
当赃款赃物为被害人的合法财产并有充分证据证明时,三机关都有处理权;
当赃款赃物为转化形态的物品时,处理权归属于法院。
法律依据:
《刑事诉讼法》第二百四十五条,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对查封、扣押、冻结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财物及其孳息,应当妥善保管,以供核查,并制作清单,随案移送。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挪用或者自行处理。对被害人的合法财产,应当及时返还。对违禁品或者不宜长期保存的物品,应当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处理。
对作为证据使用的实物应当随案移送,对不宜移送的,应当将其清单、照片或者其他证明文件随案移送。
人民法院作出的判决,应当对查封、扣押、冻结的财物及其孳息作出处理。
人民法院作出的判决生效以后,有关机关应当根据判决对查封、扣押、冻结的财物及其孳息进行处理。对查封、扣押、冻结的赃款赃物及其孳息,除依法返还被害人的以外,一律上缴国库。
司法工作人员贪污、挪用或者私自处理查封、扣押、冻结的财物及其孳息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不构成犯罪的,给予处分。
版权声明:本平台对图文内容模式享有独家版权,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

有配偶而重婚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就构成了重婚罪。如果有重婚行为,被害人可以拿着相关证据向公安机关报案,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1、财物交付的原因不同。诈骗类罪是被害人在行为人的欺骗下形式上自愿地将财物交与行为人;而侵占罪则是被害人基于委托、信任等原因完全自愿地将财物交与行为人支配,并非行为人欺骗......

改车是违法的,根据机动车管理办法规定,机动车不得擅自改装。对于车辆登记的结构、构造或者特征,要进行改变的,必须经过审批。需要改变机动车车身颜色、更换车身或者车架的,应当填......

图文精选 普法视频 语音解答
  • 如何区分变造货币和伪造货币

    胡静律师

    (1)客观行为不同,伪造货币即仿照真币的色彩、图案、形状、原料等制造假币,其中不包含有真币的成分;变造货币即通过挖补、揭层、涂改、拼凑等方式对真币进行加工处理,使其面额增大或张数增加。(2)构成犯罪的要求不同。伪造货币刑法没有规定数额较大才构成;变造货币则以数额较大为构成要件。

    播放量:1454 2023-06-06
  • 聚众斗殴与聚众扰乱社会有什么不同

    杨雷兵律师

    1、犯罪动机不同。聚众斗殴罪大多是为了争霸一方、私仇宿怨等流氓动机而破坏公共秩序;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则多是为了实现个人某种不合理的要求,如分房、调工作等而破坏公共秩序。2、情节要求不同。3、二者犯罪方法不同。

    播放量:1491 2022-06-15
  • 检察院受理行贿罪吗

    杨少宁律师

    检察院受理行贿罪,属于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的范围,对于不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是国有公司、企业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有公司、贿赂也属于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的范围。

    播放量:1261 2022-06-15
张晓旭律师

辽宁权秉律师事务所

 “以智帮人,以理服人,以法护人”

咨询该律师
  • 怎么要求停止侵害排除妨碍

    1984人阅读

    意为当所有者在其财产权益遭到侵害以及其所有权的实施受到阻碍之时,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有权向非法侵犯者提出解除妨碍之诉求。所有者既可向有过错的行为方提出解除妨碍的请求,也能请求人民法院下令由侵权人负起解除妨碍的责任。

  • 违法所得的认定标准是怎样的

    2009人阅读

    行为人若敲诈勒索他人财物,数额较大或多次敲诈,将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并处或单处罚金。若数额巨大或有其他严重情节,将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若数额特别巨大或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将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 虚假诉讼中法官构成什么责任吗

    1516人阅读

    该规定明确了职业年金经费的承担方式,用人单位承担8%的工资总额,员工承担4%的工资。费用由用人单位从员工薪资中代扣。缴纳基数与基本养老保险一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国家有权适时调整缴纳比例,具体比率参照地方政府法规计算。

  • 公司员工配合公司出假合同属于犯罪吗

    1366人阅读

    此行为违反法律,涉嫌合同诈骗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合同诈骗罪指以非法占有他人财产为目的,在合同签订或履行中,通过虚构事实、隐瞒真相骗取对方财物,涉案金额达立案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