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18万律师在线解答
首页 > 法律专题 > 婚姻家庭专题 > 遗产继承专题 > 公证遗嘱无效的情形,法律依据是什么

公证遗嘱无效的情形,法律依据是什么

公证遗嘱无效的情形,法律依据是什么
遗产继承是指生前享有财产因死亡而转移给他人的死者为被继承人;被继承人死亡时遗留的财产为遗产;依照法律规定或者被继承人的合法遗嘱承接被继承人遗产的人为继承人;继承人依照法律的直接规定或者被继承人所立的合法遗嘱享有的继承被继承人遗产的权利就是继承权。在我国,遗产继承的方式分为如下四种:遗嘱继承、遗赠、遗赠抚养协议、法定继承。
2024-02-19 01:43:18 已帮助1009人

精选律师 · 讲解实例

公证遗嘱无效的情形,法律依据是什么
律师解答
公证遗嘱无效的情形如下:
1、遗嘱内容侵害国家、公共或第三人的利益;
2、受欺诈胁迫所立的遗嘱无效
3、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所立的遗嘱
4、遗嘱被篡改的篡改的内容无效;
5、利害关系人申请,经法院判决确定无效。
根据《公证法》第三十九条规定,当事人、公证事项的利害关系人认为公证书有错误的,可以向出具该公证书的公证机构提出复查。公证书的内容违法或者与事实不符的,公证机构应当撤销该公证书并予以公告,该公证书自始无效;公证书有其他错误的,公证机构应当予以更正。
法律依据
《公证法》第三十九条

【温馨提示】遇到法律问题,有81%的当事人第一时间通过搜索与学习基本法律知识来了解问题的可能风险殊不知背后的法律纠纷,遇到法律问题及时找专业的律师咨询,点击咨询按钮快速找到最合适、可靠的律师,能够降低该问题上存在的95%以上的常见法律风险。
查看更多
最新 最热
全部
更多
  • 说清楚
    完整描述纠纷焦点和具体问题
  • 耐心等
    律师在休息时间解答,请耐心等待
  • 巧咨询
    还有疑问?及时追问律师回复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