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18万律师在线解答
首页 > 精选解答 > 刑事犯罪辩护精选解答 > 连带责任有一方不赔偿咋办

连带责任有一方不赔偿咋办

时间:2024.02.24 标签: 刑事辩护 刑事犯罪辩护 阅读:1359人
律师解析:
债权人有权要求具有连带责任债务人部分或全部承担责任,承担责任的连带责任人有权向其他债务人追偿,如果承担责任的连带责任人不履行赔偿责任的,债权人可以向法院起诉,胜诉后可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人民法院有权向有关单位查询被执行人的存款、债券、股票、基金份额等财产情况。人民法院有权根据不同情形扣押、冻结、划拨、变价被执行人的财产。人民法院查询、扣押、冻结、划拨、变价的财产不得超出被执行人应当履行义务的范围。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四十一条
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应当报告当前以及收到执行通知之日前一年的财产情况。被执行人拒绝报告或者虚假报告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节轻重对被执行人或者其法定代理人、有关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或者直接责任人员予以罚款、拘留。
版权声明:本平台对图文内容模式享有独家版权,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

非法拘禁罪是指以拘押、禁闭或者其他强制方法,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的犯罪行为。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民的人身自由权客观上采用了捆绑、关押、禁闭等手段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

寻衅滋事罪可以报警处理。我国刑法规定,有下列寻衅滋事行为之一,破坏社会秩序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1、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2、追逐、拦截、辱骂他人,情......

医疗事故罪的追诉时效是5年。根据我国刑法规定:追诉期限从犯罪之日起计算。犯罪之日,是指犯罪成立之日,医疗事故罪属于结果犯,以实际结果的发生为犯罪的必要要件,所以其犯罪成立......

图文精选 普法视频 语音解答
  • 如何区分变造货币和伪造货币

    胡静律师

    (1)客观行为不同,伪造货币即仿照真币的色彩、图案、形状、原料等制造假币,其中不包含有真币的成分;变造货币即通过挖补、揭层、涂改、拼凑等方式对真币进行加工处理,使其面额增大或张数增加。(2)构成犯罪的要求不同。伪造货币刑法没有规定数额较大才构成;变造货币则以数额较大为构成要件。

    播放量:1454 2023-06-06
  • 聚众斗殴与聚众扰乱社会有什么不同

    杨雷兵律师

    1、犯罪动机不同。聚众斗殴罪大多是为了争霸一方、私仇宿怨等流氓动机而破坏公共秩序;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则多是为了实现个人某种不合理的要求,如分房、调工作等而破坏公共秩序。2、情节要求不同。3、二者犯罪方法不同。

    播放量:1491 2022-06-15
  • 检察院受理行贿罪吗

    杨少宁律师

    检察院受理行贿罪,属于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的范围,对于不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是国有公司、企业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有公司、贿赂也属于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的范围。

    播放量:1261 2022-06-15
谢海涛律师

上海博拓律师事务所

华东政法大学法律硕士,从业以来一直专注刑事辩护领域,法学理论扎实,司法实践丰富,曾办理多起侦查阶段撤案、审查起诉阶段不起诉、审判阶段缓刑、改判的案例。代表案例:苏州某气体公司销售假药案(二审改判免于刑事处罚)、某国企高管职务侵占案(涉案金额1000余万判缓刑)、某市高新区企业合同诈骗案(重罪辩轻罪判缓刑)、松江区某团伙侵犯注册商标案、浦东新区某团伙出售出入境证件案(不起诉处理)、知名大学学生传播淫秽物品案(不起诉处理)

立即咨询
  • 公司员工配合公司出假合同属于犯罪吗

    1351人阅读

    此行为违反法律,涉嫌合同诈骗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合同诈骗罪指以非法占有他人财产为目的,在合同签订或履行中,通过虚构事实、隐瞒真相骗取对方财物,涉案金额达立案标准。

  • 刑讯逼供致人死亡定什么罪

    1429人阅读

    当事人交换房地产,需各自按房地产价值支付1%个人所得税。高价值方还需承担两房价值差异导致的3%-5%契税。此外,还需支付5.6%增值税及产权登记、交易、测绘等费用。务必全额缴纳相关税费。

  • 父亲猥亵亲生子女的该什么罪

    1580人阅读

    如果父亲对其子女实施猥亵行为,并使用暴力、胁迫等手段强迫,将面临强制猥亵、侮辱罪名的指控,可能受到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的处罚。其中,“暴力”指使用侵犯他人人身安全或自由的强制性手段,如殴打、捆绑,使受害者无法反抗;“胁迫”指通过恐吓、威胁等手段,使受害者精神受压迫,无法反抗。其他方法也包括使受害者陷入困境的其他手段。

  • 非法经营证券罪的定罪标准是怎样的

    1389人阅读

    界定非法经营罪需遵循以下标准:个人或组织必须违反工商法规从事经营活动,主观明知违法且以盈利为目的,且该行为需造成严重的社会危害。满足这些条件才能构成非法经营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