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18万律师在线解答
首页 > 精选解答 > 转包分包纠纷精选解答 > 建筑工程分包如何纳税

建筑工程分包如何纳税

时间:2024.03.02 标签: 建设工程纠纷 转包分包纠纷 阅读:1261人
律师解析:
分包先交税先开,然后总包开全额,扣除分包款交税。
这只是涉及增值税,所得税按照税法正常核算跟营改增没关系。
法律依据:
《建筑法》第二十九条
建筑工程总承包单位可以将承包工程中的部分工程发包给具有相应资质条件的分包单位;
但是,除总承包合同中约定的分包外,必须经建设单位认可。施工总承包的,建筑工程主体结构的施工必须由总承包单位自行完成。
版权声明:本平台对图文内容模式享有独家版权,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

劳务二次转包个人的行为不合法。具体规定是,承包人非法转包、违法分包建设工程或者没有资质的实际施工人借用有资质的建筑施工企业名义与他人签订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行为无效。......

精装修不属于非法分包。非法分包的情况包括:一、总承包单位将建设工程分包给不具备相应资质条件的单位的;二、分包单位将其承包的建设工程再分包的;三、施工总承包单位将建设工程主......

禁止转包的工程一般不可以出租,双方可以协商确定,法律没有明确的规定。法律仅规定了建筑工程的分包与违法转包。转包是违法的,违法转包的企业会被责令改正、处以罚款,没收违法所得......

图文精选 普法视频 语音解答
  • 承包人将承包合同转包是否构成违法行为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承包人非法转包合同不构成刑事犯罪,但属于民事不当行为,可能遭行政制裁。行政执法部门可执行改正、没收违法所得、罚款、停业整顿或降级等处罚。严重损害社会经济和公共安全者将被吊销资质,禁入相关行业。

    浏览量:1431 2024-06-18
  • 内部承包合同合法性如何判断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内部承包是企业内部部门或员工以企业名义,为提升经济效益而进行的生产经营管理权合约,非法律禁止的转包行为。其合法性基于双方对权益的明确约定,依法合规。

    浏览量:1155 2024-06-18
  • 个人签订的工程承包协议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工程承包协议必须由具备企业法人资格和相关资质的企业签署,而非个人。承包人需持有营业执照及资质证书,以合法身份在核准范围内从事工程项目。个人无此法律地位和资格。

    浏览量:1038 2024-06-18
  • 承包人申请优先受偿权后需采取保全措施吗

    郑晓龙律师

    保全的目的是为了防止财产流失,避免执行落空,并没有赋予保全申请人以优先权;在法院以职权采取保全措施的情况下,债权人更没有理由因法院的职权行为而取得优先权。

    播放量:1197 2022-06-07
  • 承包方可按什么程序向发包方索赔

    郑晓龙律师

    (1)索赔事件发生后28天内,向工程师发出索赔意向通知;(2)发出索赔意向通知后28天内,向工程师提出延长工期和补偿经济损失的索赔报告及有关资料;(3)工程师在收到有关资料后,于28天内给予答复等。

    播放量:868 2022-06-07
  • 我国对工程总承包设立专门的资质吗

    郑晓龙律师

    我国对工程总承包不设立专门的资质。凡具有工程勘察、设计或施工总承包资质的企业,均可依法从事资质许可范围内相应等级的建设工程总承包业务。但是,承接施工总承包业务的,必须是取得施工总承包资质的企业。

    播放量:840 2022-06-07
张晓旭律师

辽宁权秉律师事务所

 “以智帮人,以理服人,以法护人”

咨询该律师
  • 劳务外包是否合法

    1471人阅读

    劳务外包行为违反政策法规,指企业不直接管理外包员工,让员工自主决定作业形式和工作时间。然而,正规企业需具备合法资格,按规定派遣劳动者,禁止普通服务外包。这种做法违法违规,企业应遵守相关法规,确保员工权益。

  • 建筑劳务分包包括哪些内容

    1056人阅读

    在大型工程中,劳务分包模式主要有三种:自带劳务承包、零散劳务承包和建制劳务分包。自带劳务承包指企业员工经培训后任工长,招募劳务人员参与建设;零散劳务承包为企业根据项目需求短期聘用劳务队伍;建制劳务分包则是从施工或专业承包企业中分离部分项目,由其独立实施。

  • 工程分包对分包单位有何规定是什么

    1619人阅读

    若用人单位满一年未与员工签订书面劳动合同,通常视为达成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您已工作超三年且未签合同,有权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诉,要求双倍赔偿。请尽快采取行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 单位有权检查员工包吗

    1297人阅读

    在此情境下,雇主对员工下班后的物品检查是违法行为,但并未构成犯罪。因为这侵犯了员工的隐私权,触发了法律保护。每位公民的人身自由和人格尊严都受到国家法律的严格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