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18万律师在线解答
首页 > 精选解答 > 名誉毁谤精选解答 > 网络诽谤怎么维权

网络诽谤怎么维权

时间:2024.02.28 标签: 损害赔偿 名誉毁谤 阅读:926人
律师解析:
公民如遇到网络诽谤,可保存相关证据材料后向辖区公安机关派出所报案,公安机关将依法进行调查处理,在此期间,报案人可向受案单位咨询办理情况。新规中“被转发500次或点击5000次”是以实际点击为准,相关统计情况属于公安机关侦查工作,报案人并不需要了解。在案件办理过程中,公安机关将依法通知报案人相应情况。报案人所需准备的材料是视具体案情而定的,不同案情所需报案材料将有差异。因此,建议公民报案时先与受案单位联系,确定所需材料后备齐相关资料前往报案。
法律依据:
《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版权声明:本平台对图文内容模式享有独家版权,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

1、证明当事人主体资格的证据。2、证明名誉权侵权事实存在的证据。3、证明侵权事实造成损害后果的证据,如单位处分,当事人精神受打击患精神病,法人经济效益滑坡等证据。......

要承担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的法律责任。赔礼道歉可采取口头方式,也可用书面形式,刊登于报刊上或张贴有关场所,主要是对死者的一种慰藉,使其受损的名......

是的,在公众面前羞辱甚至殴打“小三”的行为是涉及侵权的,根据法律规定,侵犯公民健康权、名誉权、隐私权等民事权益造成损害后果的,要承担相应的民事损害赔偿责任。......

图文精选 普法视频 语音解答
  • 不礼让行人骂他可以吗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面对行人不礼让的情况,可以出言提醒但不应指责。如果情况恶劣,可报案。谩骂他人若构成侮辱罪,指用暴力或非正当手段公然贬低他人人格、破坏名誉且情节严重的行为,侵犯他人人格若受害人起诉且提供证据困难,法院可要求公安机关协助。

    浏览量:1412 2024-05-01
  • 微信群中骂人犯法吗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微信群内辱骂他人可能构成侮辱罪,尤其是使用暴力或其他恶劣手段公开诋毁谩骂他人时。此类行为将受到法律制裁,包括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剥夺政治权利等。请保持网络言论文明。

    浏览量:897 2024-05-01
  • 在微信聊天群骂人犯法吗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在微信聊天群中进行恶意辱骂可能构成违法行为。若公然侮辱他人,损害他人名誉,情节严重,可能构成侮辱罪。对此,应依法惩处,如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等,并可能剥夺部分政治权利。

    浏览量:934 2024-05-01
刘双律师

四川国柱律师事务所

刘双,专职律师,2018年担任温江区某社区法律顾问被司法局评为先进个人;2021年荣获成都市司法局成都市法律援助先进个人称号;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担任成都市某区人民法院特邀调解员。执业期间主持调解和代理大量的民商事法律诉讼案件及非诉案件,包括建工合同纠纷、债权债务纠纷、股权纠纷、企业法律顾问等。刘律师为各单位提供专题法律知识培训。 刘双律师始终秉承:案件有难易之分,但绝无大小之分。对于每一-件案件,以责任心、专业水平和热情,尽全力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

咨询该律师
  • 侮辱诽谤罪的立案标准是什么

    1294人阅读

    侮辱诽谤罪涉及公然侮辱或捏造事实诽谤他人,且情节严重。侮辱罪要求公开侮辱行为并达到严重程度,如被点击或浏览次数超五千,导致受害人精神失常等。 诽谤罪则需虚构事实并传播,针对特定人,且目的是诋毁,同样需情节严重。

  • 公众场合辱骂他人触犯什么法律

    1040人阅读

    在公共场所侮辱他人,违反相关法律法规。根据规定,情节较轻者,可处五日以下拘留或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者,拘留期限可达十日,并罚款。若行为构成诽谤罪,除承担民事责任外,还需承担刑事责任。因此,请遵守法律法规,尊重他人。

  • 如果有人一直骂你挑衅你该怎么办

    1302人阅读

    面对侮辱和挑战性言论,保持冷静是首要任务。轻微情况下,可以选择置之不理,避免局势恶化。若触及价值观或道德准则,明确表达立场,请求对方停止。若影响日常生活或工作,寻求亲友和相关机构帮助。持续或恶劣的辱骂,建议收集证据以保障权益。

  • 侵犯肖像权隐私权名誉权怎么判

    1181人阅读

    若隐私权被侵犯,可要求对方立即停止侵害并道歉。若对方拒绝,可通过法律途径提起诉讼,要求终止侵害、赔偿损失并道歉。我国法律明确保护个人隐私权,侵犯者需承担相应民事责任。具体措施包括制止侵害、赔礼道歉和赔偿损失。隐私权赔偿主要补偿心理伤害和财产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