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18万律师在线解答
首页 > 精选解答 > 产品质量精选解答 > 卖仿品几百万怎么处罚

卖仿品几百万怎么处罚

时间:2024.05.19 标签: 损害赔偿 产品质量 阅读:1160人
律师解析:
若制造商和销售商在其所制造或售卖的产品中,实施了非法掺入杂质、伪造真实性、使用低质代替优质或者利用不符合标准的产品冒充合格产品的行为,且此种行为导致销售金额超过人民币五十万元但尚未达到两百万元,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这些人将被处以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且需缴纳销售额的50%至20%作为罚款。
然而,如果其销售金额达到了两百万元及以上,那么他们将会面临十五年的监禁,甚至是无期徒刑,同时还需要支付销售额的50%至20%作为罚款,或者被没收全部财产。
法律依据:
《刑法》第一百四十条 
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五万元以上不满二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
销售金额二十万元以上不满五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
销售金额五十万元以上不满二百万元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
销售金额二百万元以上的,处十五年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版权声明:本平台对图文内容模式享有独家版权,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

市场混淆行为:包括假冒他人的注册商标。商业贿赂行为:指经营者在市场交易活动中,为争取交易机会,特别是为获得相对于竞争。虚假宣传行为:指经营者利用广告或其他方法,对商品的质......

市场混淆行为:包括假冒他人的注册商标。商业贿赂行为:指经营者在市场交易活动中,为争取交易机会,特别是为获得相对于竞争。虚假宣传行为:指经营者利用广告或其他方法,对商品的质......

具体的罚款标准通常取决于违法行为的严重程度和产品的货值金额。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处罚措施:责令改正:首先,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会要求当事人立即停止违法行为,并采取措施改正。罚款:......

图文精选 普法视频 语音解答
  • 综合执法商铺不让挂牌子是否合法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根据相关法规,商铺禁止悬挂广告牌是合法的。业主对住宅及商业专用部分外的公共部分享有共同所有权和统一管理权,有权拒绝公共区域悬挂广告牌。但业主在行使此权利时,不得危害建筑安全或侵犯其他业主权益。

    浏览量:1255 2024-05-23
  • 生产日期标错如何处罚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食品包装上误印或篡改生产日期将遭受严厉法律制裁。如货品价值未满一万元,违法者将被处以五至十万元罚款;若货品价值超过一万元,罚款将高达货品价值的十倍至二十倍。此外,涉事产品也将被依法没收。请广大商家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确保食品安全,共同维护消费者权益。

    浏览量:1154 2024-05-22
  • 全新原装屏幕法律上如何认定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从法律角度看,“全新原装屏幕”是指未经使用、修复或改造,由原始制造商生产并提供给消费者的新屏幕。不同法律体系对“全新原装”定义不同,但通常意味着商品未投入实际使用。若消费者发现实物与描述不符,可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要求退货、退款或维修。判定关键在于商品描述准确性和是否满足消费者期望,同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浏览量:1276 2024-05-22
法律咨询顾问律师

律图

  • 虚拟产品不能退款符合法律规定吗

    1259人阅读

    关于虚拟产品退款问题,现行法律并未明确规定其必须坚决不予退款。虚拟产品与其他实物商品应享有相同权利,理应允许退款。但需注意,对于音像制品、计算机软件等数字化商品,法规已明确规定不在无理由退还期限内。若商家已事先告知消费者购买不涉及退款,且消费者在了解后自愿达成协议,则消费者不能再以无理由为由提出退款请求。

  • 危险化学品事故责任追究怎么追究

    1959人阅读

    涉及危险品操作不当威胁他人生命财产安全,法院通常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情节恶劣、后果特别严重时,可判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法律定义中,“后果特别严重”指导致多人伤亡或重大财务损失等严重后果。

  • 散装茶叶自己包装售卖犯法吗

    1291人阅读

    散装茶叶自行包装销售是否违法取决于是否持有有效的许可证。有证则合法,无证经营且情节严重可能触犯非法经营罪,面临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违法所得一倍至五倍的罚金。

  • 商品质量问题投诉哪个部门

    1780人阅读

    遇到商品质量问题,消费者有多种投诉途径: 可向当地市场监管局或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诉;也可向消费者权益保护协会投诉,维护自身权益;发现质量问题,请及时投诉,以维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