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18万律师在线解答
首页 > 精选解答 > 劳动争议精选解答 > 新劳动法对缓刑人员如何处理

新劳动法对缓刑人员如何处理

时间:2024.03.04 标签: 劳动纠纷 劳动争议 阅读:1070人
律师解析:
劳动法》规定,对于被依据追究刑事责任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并且不需要对劳动者进行经济补偿。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法律依据:
《劳动法》规定,对于被依据追究刑事责任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并且不需要对劳动者进行经济补偿。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二十五条
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二)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者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
(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对用人单位利益造成重大损害的;
(四)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版权声明:本平台对图文内容模式享有独家版权,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

协商程序。协商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就争议的问题直接进行协商,寻找纠纷解决的具体方案。申请调解。调解程序是指劳动纠纷的一方当事人就已经发生的劳动纠纷向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

劳动争议一般有以下四个处理程序:和解、调解、仲裁、诉讼。发生劳动争议,劳动者可以与用人单位协商,也可以请工会或者第三方共同与用人单位协商,达成和解协议。......

《劳动法》规定,对于被依据追究刑事责任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并且不需要对劳动者进行经济补偿。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图文精选 普法视频 语音解答
  • 遭遇恶意欠薪,员工该怎么办

    钟玉琳律师

    一,是通过工会与用人单位协商解决;二,是可以向劳动保障监察部门投诉举报,由其责令用人单位来解决;三,是有争议的,可以向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调解来解决;四,是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五,是求助社会、媒体的力量。

    播放量:1476 2022-06-07
  • 如何理解劳动争议调解

    钟玉琳律师

    劳动争议调解是指在企业与员工之间,由于社会保险、薪资、福利待遇、劳动关系等发生争议时,由第三方例如专业性的人才机构、争议调解中心等,进行的和解性咨询,通过劳动争议调解达到法律咨询、和解方式等的说明。

    播放量:1350 2022-06-07
  • 劳动争议向法院起诉前提条件是什么

    钟玉琳律师

    当事人提起劳动纠纷诉讼应当具备以下条件:(1)起诉人必须是劳动争议的一方当事人,即用人单位或劳动者。(2)必须有明确的被告。(3)必须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根据。(4)必须经劳动争议仲裁机关仲裁。(5)必须在法律规定的时效期限内提起诉讼。

    播放量:831 2022-06-07
舒志明律师

广东良马律师事务所

专业领域: 物业服务纠纷、劳动争议纠纷(仲裁及诉讼)、民间借贷纠纷、快递物流服务纠纷、合同纠纷、行政复议、行政诉讼 服务简介: 曾参与小区业委会设立、业委会换届工作,专项维修基金使用工作,擅长物业服务纠纷处理,并在2020年至2022年曾接受团队派驻至深圳市宝安区卫监所提供法律服务。 作为原告曾代理多起民间借贷、快递服务合同纠纷、财产保险合同纠纷等案件均取得不错的效果,得到当事人认可,成功为当事人挽回损失。 作为被告曾代理多起劳动仲裁及诉讼、快递服务合同纠纷、侵害商标权纠纷等案件,并针对法律风险进行提示。

立即咨询
  • 公司强制降薪赔偿标准是怎样的

    1625人阅读

    鉴于未成年人的法律特殊性质,其银行账户每日可完成最高五万元的转账,但仅限于银行营业厅和ATM机。超出额度需监护人授权,以预防非理性消费。此举旨在保护未成年人消费权益,避免盲目追求消费品导致的过度开销。

  • 劳动纠纷法律诉讼时效是几年

    1908人阅读

    无证醉驾者将受到更严厉的处罚。酒后驾车者将被暂扣驾照6个月,罚款1000-2000元;无证驾驶者将面临200-2000元罚款,可并处15日以下拘留;若情节严重构成犯罪,将追究刑事责任。

  • 如果辞退试用期调岗先答应后答应了算是答应了吗

    1090人阅读

    试用期被辞退后,同意调岗再重新确认,不算最终接受调岗。口头协商无法律效应,需书面确认。职位变动是劳动合同核心,未经同意擅自调任无效。但合理公平的商业运营需要的岗位调整,且薪资待遇不降低,与原职位关联度高的,应视为有效。

  • 公司被吸收合并老员工不愿意留需要补偿吗

    1203人阅读

    在民事诉讼中,法院通常不会主动介入调查。对于案件的主要争议点,法院既无权力也不应主动深入调查。法律规定,原告和被告应自行举证,不能依赖法院调查。若证据不足或无法证实事实主张,当事人需承担不利后果。这是法律的内在要求,法院不会擅自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