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诉讼仲裁 > 受理范围 > 民事纠纷起诉流程和时间是什么

民事纠纷起诉流程和时间是什么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05.22 · 1266人看过
导读:根据我国法律,原告需将起诉书送达被告所在地法院,被告在15日内提交答辩状。法院在开庭前3天通知各方并发布告示。调查阶段法院需做好勘验笔录并宣读鉴定结果。法庭辩论按原告、被告、第三方顺序进行。判决后可上诉至二审法院,流程与初审相似。
民事纠纷起诉流程和时间是什么

一、民事纠纷起诉流程和时间是什么

首先,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当原告提出提起诉讼请求时,需将具有法定效力的起诉书送达至被告所在地的管辖法院。

接到此诉状后的十五日之内,被告应依据相关法律法规提交其答辩状

值得注意的是,即便被告未能于该有效期限内及时提交答辩状,亦不会对后续的司法审理工作产生实质性影响。

此后,在案件正式开庭前的三天,法院有义务及时通知各方当事人并公开发布相关告示,以确保案情全面公开透明。

在诉讼进入调查阶段以后,根据原告和被告所提供的书面证据、实物证据、音视频材料以及证人证词等各类证据,法院必须及时做好各项勘验笔录,并严肃宣读鉴定结果。

在法庭进行辩论环节中,审判长会按照原告、被告、第三方各当事人的先后顺序依次发表观点及进行相应的回应。

最后,由审判长作出最终的裁决。

然而,如果任何一方对初审法院的判决结果表示反对或者不满,他们有权自判决生效之日起的十五个工作日以内向上级中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

在此提及的二审程序的流程与初审大致相同。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五条

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被告应当在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内提出答辩状。

答辩状应当记明被告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住所、联系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联系方式。

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答辩状之日起五日内将答辩状副本发送原告。

被告不提出答辩状的,不影响人民法院审理。

二、民事纠纷起诉期是多久

民事纠纷的诉讼时效一般是三年。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

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六个月内,因下列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中止

(一)不可抗力;

(二)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没有法定代理人,或者法定代理人死亡、丧失民事行为能力、丧失代理权;

(三)继承开始后未确定继承人或者遗产管理人;

(四)权利人被义务人或者其他人控制;

(五)其他导致权利人不能行使请求权的障碍。

自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满六个月,诉讼时效期间届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诉讼时效中断,从中断、有关程序终结时起,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一)权利人向义务人提出履行请求;

(二)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

(三)权利人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

(四)与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具有同等效力的其他情形。

下列请求权不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

(一)请求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

(二)不动产物权和登记的动产物权的权利人请求返还财产;

(三)请求支付抚养费赡养费或者扶养费;

(四)依法不适用诉讼时效的其他请求权。

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法律是一种无形的约束,它既保护我们的权益,也规范我们的行为。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我们都需要充分了解和理解法律,以便更好地保护自己的权益。虽然法律可能看起来复杂和深奥,但是只要我们愿意花时间去学习和理解,就能够掌握它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正如本文的标题所提出的问题,“民事纠纷起诉流程和时间是什么”,每一篇文章都是一次学习和理解法律的机会,我们应该抓住这些机会,不断提高我们的法律素养,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网站地图

更多#受理范围相关

加载更多
更多

受理范围最新文章

遇到受理范围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