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辩护 > 职务侵占辩护 > 盗窃和职务侵占哪个严重?

盗窃和职务侵占哪个严重?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02.25 · 1438人看过
导读:盗窃和职务侵占哪个严重需要根据案件的实际情况来予以处理,其实盗窃罪和职务侵占罪都属于侵害我国财产权益的犯罪行为,但是从量刑角度来讲,盗窃罪最高可以被判处无期徒刑,职务侵占罪最高只会被除以十年有期徒刑,具体的犯罪的取保候审的规定可以参考下文。
盗窃和职务侵占哪个严重?

一、盗窃职务侵占哪个严重?

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从性质上讲,盗窃罪的犯罪性质要比的犯罪性质严重。这一点可以罪的最高量刑标准上体现出来:盗窃罪最高量刑标准为;职务侵占罪没有无期徒刑的量刑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

【盗窃罪】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二、办理候审取保还会坐牢吗?

办理取保候审也是可以会坐牢的,取保候审是一种刑事强制措施,并不能对抗违法的处罚。一般是指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公安机关责令某些犯罪嫌疑人、刑事被告人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保证随传随到的强制措施。由公安机关执行。取保候审,仅仅是变更了强制措施而已。如果违反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将有可能予以逮捕。至于其最终结果是否需要坐牢,由法院审理后作出判决。取保候审,完全不等于最终不能判实刑、不需要坐牢。不过,取保候审有其适用条件,一般情节轻微、危害不大的才可以取保。因此,一般来说,取保候审,很有可能不需要承担刑事责任或判处缓刑、单处罚金等非实刑。

三、涉嫌盗窃罪和职务侵占罪取保候审的条件是什么?

1、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即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罪刑较轻,没有必要逮捕,但有可能逃避侦查、起诉和审判及其他妨碍诉讼顺利进行的,应当采用取保候审

2、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即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罪行较重,但在采取取保候审时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且没有逮捕必要时,应当采用取保候审

3、应当逮捕,但患有严重疾病,不宜羁押的,诸如因患病,生活不能自理的,可以取保候审

4、依法应当逮捕,但正在怀孕或者哺乳自己婴儿的。具有此种情形,在逮捕前发现的,就不能决定逮捕;在逮捕后发现的,则应变更强制措施,改用取保候审方法

5、对已被依法拘留的犯罪嫌疑人,经过讯问、审查,认为需要逮捕但证据不足的。这是指就被拘留人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但缺乏证明其有犯罪事实的足够证据,在拘留的法定期限内不能收集到相应证据,而需继续收集证据的情形。

6、已被逮捕羁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法定的侦查、起诉、一审二审的办案期限内不能结案,采用取保候审方法没有社会危险性的。

办理候审取保后,一般是可以暂时释放当事人的,但需要严格按照法律规定来履行有关法律责任,特别是对于违法事实成立的,显然是需要追究有关法律责任的,如果对相关情况的处理不清楚的,可以咨询律师来进行合法的界定。

盗窃和职务侵占哪个严重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如果是行为人既实施了盗窃的行为,又实施了职务侵占的行为的,那么此时就会对该行为人数罪并罚。希望通过上文中的法律知识能为您提供帮助,如果还需要了解其他相关问题,可以点击下方“立即咨询”按钮咨询律师。


网站地图
延伸阅读:

更多#职务侵占辩护相关

  • 359次阅读
  • 根据我国《刑法》,职务侵占罪比侵占罪更严重。侵占罪指非法占有他人财物并拒绝归还,数额较大或有严重情节的,可判2-5年有期徒刑并罚金。职务侵占罪则指利用职务之便非法占有单位财物,金额达到一定程度,可判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罚金,金额巨大则判5年以上有期徒刑并没收财产。国有单位人员也适用此规定,但量刑另有规定。
    2024-04-03 1092次阅读
  • 2023.04.28 2048次阅读
  • 426次阅读
  • 1、盗窃罪与职务侵占罪一般来说盗窃罪更严重些,犯罪嫌疑人的任职单位公司希望能够定为更重的盗窃罪而不是较轻的职务侵占罪。2、单位公司往往会隐匿对犯罪嫌疑人有利的证据(实际是职务侵占罪,因缺少证据定盗窃罪),为将盗窃罪辩护成事实的职务侵占罪获得减轻从轻的处罚判罚,需要专业刑事辩护律师强有力的辩护。
    2024-02-28 840次阅读
  • 2023.05.26 1666次阅读
  • 467次阅读
  • 贪污罪和职务侵占罪侵害的法益是不同的,故两者不能比较谁更严重。主体要件不同,这是职务侵占罪和贪污罪最主要、最本质的区别。本罪的主体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贪污罪的主体则只限于国家工作人员,其中包括在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公司、企业中行使管理职权,并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的人员。
    2024-02-23 1039次阅读
  • 2023.05.18 1959次阅读
  • 392次阅读
加载更多
更多

职务侵占辩护最新文章

遇到职务侵占辩护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