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辩护 > 刑事犯罪辩护 > 犯罪故意和犯罪过失的区别是什么?

犯罪故意和犯罪过失的区别是什么?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02.26 · 3263人看过
导读:对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来说,主观方面的表现形式不同,定罪时的法律依据不同,处罚的意见不同,故意犯罪包括间接故意和直接故意,而过失犯罪包括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
犯罪故意和犯罪过失的区别是什么?

一、犯罪故意和犯罪过失的区别是什么?

1.主观方面明显不同。过失犯罪均以发生危害结果为要件,而故意犯罪并非一概要求发生危害结果。

2.结果在定罪时所起作用有所不同。

3.从处罚方面看,过失犯罪的法定刑明显低于故意犯罪。

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据此,过失犯罪是在过失心理支配下实施的犯罪。犯罪过失,则是指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态度,过失犯罪与犯罪过失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概念。

二、过失犯罪的特点有什么?

1、在客观上已经发生法定的危害社会的结果;

2、在主观上存在过失。过失犯罪是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犯罪。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

公民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

犯罪过失的认识因素是犯罪过失成立的前提,行为人在当时条件下具备认识发生危害结果的能力,但由于疏忽大意没有预见,因而对危害结果的发生缺乏认识;或者虽然行为人已经预见到危害结果发生的可能性,但由于过高估计了避免危害结果发生的有利条件,实际上仍然是认为自己的行为不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此,不管是疏忽大意的过失还是过于自信的过失,行为人对危害结果发生的可能性在实质上都是缺乏认识的。如果真正认识到其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行为人是不会决意实施其行为的。因此,从这一角度上说,行为人不具有社会危害性意识。

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的法律规定不同,在客观方面有危害社会的结果出现,在主观方面是行为人过失才构成的犯罪行为,属于过失犯罪,存在过失犯罪行为,只有符合法律上规定的罪名,才要追究刑事责任,其他的行为不构成犯罪,对行为人进行行政处罚就行。

网站地图
延伸阅读:

更多#刑事犯罪辩护相关

加载更多
更多

刑事犯罪辩护最新文章

遇到刑事犯罪辩护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