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18万律师在线解答
首页 > 精选解答 > 劳动仲裁精选解答 > 劳动仲裁追诉几年

劳动仲裁追诉几年

时间:2024.02.28 标签: 劳动纠纷 劳动仲裁 阅读:1233人
律师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
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前款规定的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不能在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申请仲裁的,仲裁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
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
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版权声明:本平台对图文内容模式享有独家版权,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

基本没多大影响。根据《劳动合同法》及《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劳动仲裁是解决公司与员工之间发生劳动争议的合法途径。该劳动仲裁裁决结果并不属于行政处罚行为,劳动仲裁案件本......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收到仲裁申请之日起五日内,认为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当受理,并通知申请人;认为不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不予受理,并说明理由。......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经济补偿金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

图文精选 普法视频 语音解答
  • 保险算劳务纠纷吗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在劳动关系中,企业有义务为员工缴纳社保。若单位未履行此责任,员工可先向社保行政部门及征收机构报告,尝试补办社保。如补办不可行,可申请劳动仲裁,主张赔偿损失。若仲裁不满足,可进一步向法院提起诉讼。但需注意,仲裁阶段仅能请求赔偿,而非补缴社保。

    浏览量:1175 2024-06-22
  • 工地拖欠工资应找哪个部门处理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解决农民工薪资拖欠问题,途径包括向劳工行政部门举报、直接申请仲裁,对裁决不满可上诉至司法部门。劳动保障部门可提供协助。申诉者有权依法维权,要求全额工资及额外25%经济赔偿。依据法规,无论仲裁还是诉讼,雇主都须支付全额工资及25%赔偿金。

    浏览量:1226 2024-06-22
  • 劳动仲裁申请超过一年期限怎么办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尽管劳动仲裁时效为一年,但劳动者在超过时效后仍可寻求法律支持。他们失去了通过仲裁程序胜裁的权利,但仍保留胜诉权,可通过法院提起诉讼解决劳动争议。诉讼程序可使普通劳动权利的诉讼时效延长至两年。

    浏览量:1134 2024-06-21
李阳律师

上海市建纬律师事务所

李阳律师,现执业于上海市建纬律师事务所,是理论与实战相结合的实战派律师。 渡人如渡己,渡己亦渡人。耐心、细心、用心的去办理每一个案件,精准的把握当事人的需求,最大限度的维护其合法权益,这是李阳律师的执业理念。李阳律师常说,律师不应是完全的利益诉求者,而应当是社会道德的守护者,公平正义的建设者。 执业以来,李阳律师专注于刑事辩护、婚姻家庭、合同债权以及公司诉讼,担任多家企业的常年法律顾问。因专业、诚信的服务,赢得了众多朋友、客户的赞誉和好评。

咨询该律师
  • 劳动仲裁后不给钱强制执行多久

    1582人阅读

    劳动仲裁裁决生效后,欠款方未履行支付义务,一般可在六个月内通过强制执行收到款项,如未执行,可向上级法院申请。但需注意,申请强制执行的期限为2年,自仲裁裁决书或调解书规定的履行期间最后一日起算。

  • 申请劳动仲裁的时效是多久

    1787人阅读

    劳动仲裁申请的法定时效期限通常为一年,自当事人知道或应当知道其权益受到侵害之日起计算。这一时限是维护劳动者权益的重要法律依据,劳动者应及时行使权利,避免因超过时效而失去法律保护。

  • 劳动仲裁申请强制执行的期限是多长

    1191人阅读

    劳动仲裁胜诉方需在裁决书生效后两年内申请强制执行。如果是一方拒绝履行生效裁决,如果是一方有权在此时效期内向最高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法院应在接收申请后六个月内依法执行。

  • 劳动仲裁补偿的计算方式是怎样的

    1158人阅读

    经济补偿根据劳动者在用人单位的工作年限确定,每满一年按一定工资标准支付。工作满六个月但不足一年的,按一年工资支付;不满六个月的,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若月工资超过当地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则按三倍数额计算,且补偿年限不超过十二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