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18万律师在线解答
首页 > 精选解答 > 劳动仲裁精选解答 > 公司不安排工作多久可以仲裁

公司不安排工作多久可以仲裁

时间:2024.05.09 标签: 劳动纠纷 劳动仲裁 阅读:992人
律师解析:
若雇主未能妥善分配员工的职责,当员工知晓或理应能够察觉到自身权益受到侵害之时,便可依法主张仲裁。
涉及劳动争议的司法程序,其仲裁期限为一整年。
该期限自员工懂得或应该明白自己的权益遭到侵犯的那一刻开始计算。
据上述法规,如果有任何一方因为向另一方提出申诉,向有关部门寻求援助以维护自身权益,或者获得到对反向方的承诺而使调解期限停止运转。
从停滞时刻开始,仲裁期限将再次启动并持续计算。
然而,当有人遭遇不可抗力事件或是其他正当且合理原因无法在规定的仲裁期限内进行申诉时,仲裁期限将会暂停。
当此类阻止因素消失后,仲裁期限恢复正常运行并继续进行计算。
法律依据: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适用本法:
(一)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
(二)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
(三)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
(四)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
(五)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
版权声明:本平台对图文内容模式享有独家版权,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

提出仲裁申请:员工应向所在地区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交书面的仲裁申请书,并按照被申请人数提交副本。申请书中应详细说明申请仲裁的事实、理由和请求。仲裁受理:劳动争议仲裁委员......

提出仲裁申请:员工应向所在地区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交书面的仲裁申请书,并按照被申请人数提交副本。申请书中应详细说明申请仲裁的事实、理由和请求。仲裁受理:劳动争议仲裁委员......

拖欠工资立案没有明确的金额门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五十条的规定,雇主必须按月以货币形式足额支付劳动者的工资。如果雇主拖欠工资,劳动者有权向当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

图文精选 普法视频 语音解答
  • 劳动仲裁多长时间出结果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劳动仲裁案件审理期限一般为45个自然日,但涉及重大疑难问题的案件可酌情延长至15个工作日。仲裁期限从受理申请资料开始计算,结束后需及时送达裁决文书。劳动仲裁旨在公正裁决劳动争议,维护双方权益。

    浏览量:1381 2024-05-24
  • 仲裁需要请律师吗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仲裁是否需律师服务取决于个人选择,无强制规定。考虑案件复杂性和难度,若感觉能力不足,建议聘请律师。申请仲裁需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设立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交相关文件资料。五个工作日内立案受理,提供举证和答辩期限,开庭审理后下达裁决书。六十日内完成,不服可起诉。

    浏览量:961 2024-05-24
  • 劳动仲裁受理住房公积金纠纷吗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劳动仲裁部门不处理住房公积金纠纷,因为这不属于劳动报酬争议。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就住房公积金产生争议时,应由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负责督促用人单位缴纳。这避免了劳动仲裁部门的重复审理。

    浏览量:1256 2024-05-23
法律咨询顾问律师

律图

  • 劳动仲裁不服上诉到法院可以更改请求吗

    1289人阅读

    行人在无红绿灯路口横穿公路发生碰撞事故,责任认定基于以下情况:1)若行人无过失,机动车负全责;2)行人有过失证据充分,机动车责任减轻;3)若机动车无过错且行人负全责,机动车承担不足10%的赔偿责任。

  • 劳动仲裁可以申请财产保全吗

    1236人阅读

    案件具体分析,参与洗钱活动的行为人将依法没收非法获利及收益,并面临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和罚金等严厉处罚。情节恶劣者,可判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罚金。对公司或企业实施洗钱罪行的,单位将受罚款处罚,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亦将依法惩处。

  • 劳动仲裁立案后多少天开庭

    1953人阅读

    各地区的五险一金缴费比例有所不同,一般依据职工工资总额计算,包括基本工资和补贴。企业仅按基本工资缴费违反劳动法规。确定缴费基数时,需考虑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个人调节税、交通通讯午餐节假日补贴、特殊岗位津贴、税后利润提成或分红、底薪制度提成以及业务承包或费用包干收入的60%等。如有疑问,请咨询当地劳动主管部门。

  • 未签订合同可以申请劳动仲裁吗

    1521人阅读

    答案肯定。若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签署劳动合同,可通过以下凭证判断雇佣关系:付款凭据、记账记录、社会保险支付及扣除记录、工作证、服务证、招录信息、考勤记录和其他劳动者证言。此外,业务往来文件、录音证据等也可用于证明劳动关系。劳动者和劳动保障部门可从这些方面入手,证明或确认劳动关系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