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辩护 > 强制措施 > 指定居所监视居住期间可以探视吗

指定居所监视居住期间可以探视吗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05.18 · 1819人看过
导读:在特定居所监视居住期间,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经过相关执行机构许可,可以进行探视。这一措施旨在限制其自由,但不影响与家人见面。需遵守不得擅自离开、会见他人等规定。公安机关负责执行监督。涉及特定犯罪时,可在指定居所执行。
指定居所监视居住期间可以探视吗

一、指定居所监视居住期间可以探视吗

在我国法律制度下,当刑事犯罪嫌疑人受到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监管时,他们仍享有与家人见面的权利,但必须得到相关执行机构的许可。

这种强制措施是由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以及公安机关在刑事诉讼过程中,通过限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特定时间内不得离开住所或指定居所,并对其实施监视和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来实现的。

被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需严格遵守以下规定:

首先,未经执行机关的批准,不得擅自离开执行监视居住的场所;

其次,未经执行机关的批准,不得私自会见他人或进行通讯联络;

再次,在接到传唤通知后,应立即前往案发现场;

此外,不得以任何方式干扰证人作证;

最后,不得销毁、伪造证据或串通口供。

同时,他们还需要将护照、出入境证件、身份证件及驾驶证件等个人物品交给执行机关保管。

在我国,公安机关负责对指定监视居住的合法性进行执行监督。

监视居住通常应在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住所实施;

若无固定住所,可在指定居所执行。

对于涉及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以及特别重大贿赂犯罪的案件,若在住所执行可能影响侦查工作的顺利进行,经上级人民检察院或公安机关批准,亦可在指定居所执行。

若情节较轻,则可采取其他强制措施,如继续监视居住等。

以下几种情形,通常会被指定为监视居住对象:

第一,患有严重疾病、生活无法自理的人员;

第二,孕妇或正在哺乳期的母亲;

第三,生活无法自理者的唯一抚养人;

第四,因案件特殊情况或办理案件需要,采用监视居住措施更为适宜的人员;

第五,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审结完毕,需要采取监视居住措施的人员。

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七条

被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当遵守以下规定:

(一)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离开执行监视居住的处所;

(二)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会见他人或者通信;

(三)在传讯的时候及时到案;

(四)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扰证人作证;

(五)不得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

(六)将护照等出入境证件、身份证件、驾驶证件交执行机关保存。

被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违反前款规定,情节严重的,可以予以逮捕

需要予以逮捕的,可以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先行拘留。

二、指定居所监视居住会住哪里

检察机关应当指定除羁押场所、专门办案场所之外的场所监视居住,指定居所要便于监视、管理,符合办案安全要求,并具备正常的休息和生活条件。一是指定临时监视居住场所。应考虑比较僻静的能够保证办案安全的居所等,消除居所内和周边一切安全隐患。二是建立固定监视居住场所。

积极协同同级公安机关争取当地政府支持,建造符合职务犯罪侦查需要、由检察机关专用或保证检察机关使用的监视居住指定居所,并配备对讯问过程进行全程同步录音录像的设备,以保证依法使用该强制措施的需要。

刑法》第九十一条

公安机关对被拘留的人,认为需要逮捕的,应当在拘留后的三日以内,提请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在特殊情况下,提请审查批准的时间可以延长一日至四日。

对于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提请审查批准的时间可以延长至三十日。

人民检察院应当自接到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书后的七日以内,作出批准逮捕或者不批准逮捕的决定。人民检察院不批准逮捕的,公安机关应当在接到通知后立即释放,并且将执行情况及时通知人民检察院。对于需要继续侦查,并且符合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条件的,依法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

法律的力量不仅仅在于它的约束力,更在于它的教育和引导作用。它教育我们如何正确地行事,如何尊重他人的权益,如何维护社会的公正和公平。正如本文的标题所提出的问题,“指定居所监视居住期间可以探视吗”,我们可以从中得到许多有价值的启示和教训。我们应该珍视这些教训,将它们内化为我们的行为准则,以便更好地遵守法律,更好地生活在这个法治社会中。

网站地图

更多#强制措施相关

加载更多
更多

强制措施最新文章

遇到强制措施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