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18万律师在线解答
首页 > 精选解答 > 行政诉讼精选解答 > 先予执行的注意事项

先予执行的注意事项

时间:2024.02.26 标签: 行政类 行政诉讼 阅读:945人
律师解析:
(一)可申请先予执行的民事案件:
1.追索赡养费扶养费、抚育费、抚恤金医疗费用的;
2.追索劳动报酬的;
3.需要立即停止侵害、排除妨碍的;
4.需要立即停止某项行为的;
5.需要立即返还用于购置生产原料、生产工具货款的;
6.追索恢复生产、经营急需的保险理赔费的。
(二)可申请先予执行的行政案件原告起诉要求行政机关发给抚恤金、社会保障金、最低生活保障费等案件,可申请法院先予执行。
(三)申请先予执行的条件:
1.民事案件当事人之间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不先予执行将严重影响申请人的生活或者生产经营;
2.被申请人有履行能力。
(四)申请先予执行的担保法院可以责令申请人提供担保,申请人不提供的驳回申请。
法律依据: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六条
人民法院对下列案件,根据当事人的申请,可以裁定先予执行:
(一)追索赡养费、扶养费、抚育费、抚恤金、医疗费用的;
(二)追索劳动报酬的;
(三)因情况紧急需要先予执行的。
版权声明:本平台对图文内容模式享有独家版权,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

六个月内。根据《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对于一审行政案件,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作出判决。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高级人民法院批准;高级人民法院审理的一审案件需要延长的......

行政诉讼遗漏了必要当事人的,是属于违反诉讼程序的情形,当事人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规定,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认为确有......

行政诉讼可以一并提出赔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第九条的规定,赔偿义务机关有本法第三条、第四条规定情形之一的,应当给予赔偿。赔偿请求人要求赔偿,应当先向赔偿义务......

图文精选 普法视频 语音解答
  • 行政机关不履职的诉讼时效是几年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关于行政合同的诉讼时效,若对行政机构单方面变更或解除协议的行为提起诉讼,须在知晓该行为后六个月内申诉;若因行政机构未遵守规定或未履行已签协议引发争议,诉讼时效为三年。

    浏览量:1290 2024-04-28
  • 行政复议可以调解的情形吗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行政复议中,争议双方可协商和解。涉及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自由裁量权的复议请求,或行政赔偿、补偿争议,当事人可选择调解解决,达成和解。此途径有效促进双方沟通,快速解决争议,提高行政效率。

    浏览量:822 2024-04-28
  • 业主委员会提起行政诉讼的条件有哪些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提起行政诉讼的步骤包括:搜集并准备证据材料,撰写起诉书,确保原告被告资格适当,并在法定时效内将起诉书提交给人民法院审理。也可选择口头提出。这些步骤必须仔细遵循,以确保诉讼的顺利进行。

    浏览量:1185 2024-04-28
邵如阳律师

江苏联盛(上海)律师事务所

邵如阳律师(18994700001 )合伙人律师, 办案经验丰富,尤其擅长刑事案件 执业前就职于江苏省交通厅高速管理处多年,视野开阔、思维活跃、逻辑严密、作风稳健 从业以来成功代理多起重大知识产权类侵权案件,银行经济类案件等诉讼案件 上百起刑事案件

咨询该律师
  • 行政应诉是什么意思

    1161人阅读

    行政诉讼被告需遵循《行政诉讼法》,对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因认为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而提起的诉讼进行应诉。 我国各级人民法院设行政审判庭专门审理此类案件,保障公民权利与公共权力的平衡。

  • 对行政规范性文件不服怎么办

    1406人阅读

    自然人、法人或社会团体对行政机构行为不满时,可向上一级或指定行政机构提出行政复议,对复议结果不服可向法院提起诉讼,也可直接诉讼。根据《行政复议法》,对县级及以上政府工作部门行为不满,可向该部门上级政府或上一级主管部门申请复议,特定机构需向上一级主管部门申请复议。

  • 对行政规范性文件不服怎么办

    1484人阅读

    自然人、法人或社会团体对行政机构行为不满时,可向上一级或指定行政机构提出行政复议,对复议结果不服可向法院提起诉讼,也可直接诉讼。根据《行政复议法》,对县级及以上政府工作部门行为不满,可向该部门上级政府或上一级主管部门申请复议,特定机构需向上一级主管部门申请复议。

  • 个人不良信息保存期限是几年

    1409人阅读

    个人不良信用信息的保存期限定为五年,这是征信及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的重要议题。信用资料的收集、整合、处理、公开和应用,与每个人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因此,确保信用信息主体权益的有效保障至关重要。这一保存期限旨在平衡信用信息的利用和保护个人权益,促进信用体系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