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18万律师在线解答
首页 > 精选解答 > 劳动仲裁精选解答 > 保险赔偿是劳动纠纷吗

保险赔偿是劳动纠纷吗

时间:2024.05.11 标签: 劳动纠纷 劳动仲裁 阅读:1018人
律师解析:
关于因缴纳社会保险费用而引发的纠纷,这无疑是劳动争议的范畴之内,故此,可通过申请劳动仲裁来妥善解决此类纷争。在劳动争议事件中,若当事人双方均无意愿进行协商,或协商未能达成共识,抑或是达成了和解协议但未得到履行,那么他们便有权向调解机构提出调解请求;同样地,如果他们都不愿意接受调解,调解也无法达成,或者达成了调解协议却没有得到执行,那么他们就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交仲裁申请;对于仲裁裁决结果不满的情况下,除了法律另有规定之外,他们还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当企业与员工确立了劳动关系之后,企业便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去为员工缴纳社会保险,否则将被视为违法行为。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适用本法:
(一)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
(二)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
(三)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
(四)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
(五)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
版权声明:本平台对图文内容模式享有独家版权,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

提出仲裁申请:员工应向所在地区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交书面的仲裁申请书,并按照被申请人数提交副本。申请书中应详细说明申请仲裁的事实、理由和请求。仲裁受理:劳动争议仲裁委员......

提出仲裁申请:员工应向所在地区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交书面的仲裁申请书,并按照被申请人数提交副本。申请书中应详细说明申请仲裁的事实、理由和请求。仲裁受理:劳动争议仲裁委员......

拖欠工资立案没有明确的金额门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五十条的规定,雇主必须按月以货币形式足额支付劳动者的工资。如果雇主拖欠工资,劳动者有权向当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

图文精选 普法视频 语音解答
  • 劳动仲裁受理住房公积金纠纷吗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劳动仲裁部门不处理住房公积金纠纷,因为这不属于劳动报酬争议。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就住房公积金产生争议时,应由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负责督促用人单位缴纳。这避免了劳动仲裁部门的重复审理。

    浏览量:1256 2024-05-23
  • 劳动仲裁赢,公司起诉,一审判决多久给结果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关于开庭后多久出判决,法律没有明确规定,具体时长取决于文书送达和案件复杂程度等因素。但案件的审判周期则有明确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人民法院在普通程序下,应自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查和裁决案件。因此,审判周期具有明确的法律约束,而判决时长则相对灵活。

    浏览量:1104 2024-05-23
  • 劳动仲裁需要钱不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本所免费提供劳动争议仲裁服务,经费由政府财政保障。若发生劳动争议且调解无果或调解协议未履行,可向所在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如对仲裁结果不满,可依法向当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我们致力于维护劳动者权益,为您解决劳动争议问题。

    浏览量:1228 2024-05-23
法律咨询顾问律师

律图

  • 劳动行政部门申请劳动仲裁如何处理

    1794人阅读

    关于欠款纠纷,首先要明确这属于民事纠纷,可以报110求助,但警方只能协调,不能立案。因此,这种方式虽有一定作用,但难以根治问题。为解决争议,建议采取民事诉讼途径。一旦提起诉讼并符合立案要求,法院将开展调查,以维护双方权益。这种方式更为正式、有效,有助于从根本上解决欠款问题。

  • 劳动仲裁开庭能录音吗

    1670人阅读

    劳动仲裁庭审中,未经许可,禁止录音。擅自录音者,仲裁庭可警告、令其离场、暂扣设备并销毁内容。拒绝执行者,仲裁庭可采取强制删除措施并记录。参与者须遵守纪律,不得直播庭审、录音录像或干扰审理。

  • 劳动仲裁怎么界定农民工

    1331人阅读

    "农民工"指在农村户籍但为城市非农业产业提供劳动力的居民。包括两类:一是在城市工作六个月以上,以非农业收入为主要经济来源的劳动者;二是进入外县(市)城区从事非农业产业六个月以上,同样以非农业收益为主要经济来源的劳动者。

  • 劳动仲裁申请时提交了原件怎么办

    1035人阅读

    年休假是劳动者连续工作满一年后享受的带薪年假待遇。年限不同,天数有差异:工作满1年未满10年,年休假5天;满10年未满20年,年休假10天;满20年以上,年休假1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