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辩护 > 刑事诉讼 > 冒名顶替罪的管辖权地怎么确定?

冒名顶替罪的管辖权地怎么确定?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03.04 · 1755人看过
导读: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常常因为对法律知识了解的很少,而导致自己没有办法去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所以我们需要多多了解一些于自己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本篇文章为您整理了一些关于冒名顶替罪的管辖权地怎么确定的法律知识,请阅读文章详细内容了解。
冒名顶替罪的管辖权地怎么确定?

刑事诉讼法》第25条对地域管辖作了明确的规定:“刑事案件由犯罪地的人民法院管辖。如果由被告人居住地的人民法院审判更为适宜的,可以由被告人居住地的人民法院管辖。”由此可知:

(1)刑事案件原则上是由犯罪地的人民法院管辖。其中的“犯罪地”包括犯罪预备地、犯罪行为实施地、犯罪结果发生地和销赃地。犯罪地在几个人民法院辖区内的,这几个人民法院对该案件都有管辖权。法律规定刑事案件原则上由犯罪地的人民法院管辖的理论根据在于:

①犯罪地是犯罪证据集中的地方,便于犯罪地的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迅速、全面地收集证据,查清案件事实,也便于犯罪地的人民法院审理核实证据,正确及时地审判案件;

②犯罪地的人民群众最关心本地所发生的案件的审判,刑事案件由犯罪地的人民法院审判,便于当地群众去旁听人民法院对案件的审判,对审判活动进行监督,同时发挥人民法院庭审的教育作用;

③犯罪地的人民法院通过审判自己辖区内发生的各种犯罪案件,便于人民法院全面掌握犯罪情况,研究总结犯罪的特点、规律和趋势,提出防范的建议和措施,搞好综合治理,预防和减少犯罪。

(2)如果根据案件和被告人的情况,由被告人居住地的人民法院审判最为适宜的,可以由被告人居住地的人民法院管辖。其中“被告人居住地”包括被告人的户籍、住所地。司法实践中,由被告人居住地人民法院审判更为适宜的刑事案件一般包括:被告人流窜作案,犯罪地界限不清,其居住地群众更加了解案情,对被告人的押送又有比较安全方便的案件;被告人在居住地民愤很大,当地群众强烈要求在其居住地审判的;被告人可能判处有期徒刑拘役缓刑或者管制,而应在被告人居住地进行监督考察和改造的案件,等等。

综合上面所说的,触犯了刑事案件也要确定管辖的法院才能对此案件进行判决,一般的情形都会由犯罪所在地的法院进行管辖,但如果存在特殊的情况,那么所存在的管辖地也会有所不同,所以,在处理的时候就需要结合实际情况来,这样才能依法的处理。

通过本篇文章的内容,希望能够解答您所面临冒名顶替罪的管辖权地怎么确定?的问题。平常我们可以多多学习了解法律知识,这样在面临法律问题需要解决时,我们就能够通过学习到的法律知识来维护自己的权益了。想要了解更多相关的法律问题,点击下方“立即咨询”按钮,为您匹配专业律师在线为您提供帮助。

网站地图

更多#刑事诉讼相关

  • 冒名顶替涉及到《刑法》规定的伪证罪与包庇罪两种罪名。犯伪证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犯包庇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2024-02-25 955次阅读
  • 2023.03.13 2196次阅读
  • 冒名顶替他人户口的属于违法行为,要受到治安处罚。到常住户口所在地的公安派出所说明情况,重新办理申领手续,交验居民自己的户口簿,采集照片,再写一次《居民身份证申领登记表》。公安机关在对公民申报材料与本人户口登记项目内容核对无误后,将办证信息传输报送上一级公安机关,再传送至市公安局制证中心。
    2024-02-24 874次阅读
  • 2023.03.13 198241次阅读
  • 冒名顶替他人户口的属于违法行为,要受到治安处罚。到常住户口所在地的公安派出所说明情况,重新办理申领手续,交验居民自己的户口簿,采集照片,再写一次《居民身份证申领登记表》。公安机关在对公民申报材料与本人户口登记项目内容核对无误后,将办证信息传输报送上一级公安机关,再传送至市公安局制证中心。
    2024-02-28 924次阅读
  • 2023.03.13 5027次阅读
  • 冒名顶替涉及到《刑法》规定的伪证罪与包庇罪两种罪名。犯伪证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犯包庇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2024-02-25 1054次阅读
  • 2023.04.23 1768次阅读
  • 冒名顶替上班,是犯法的。员工如果以欺诈、胁迫等手段与用人单位订立劳动合同的,该合同无效或者部分无效;但是劳动者如果已经付出劳动的,用人单位仍然要向劳动者支付一定的劳动报酬。如果是用人单位解除合同的,告知函要用人单位出具才有效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
    2024-02-28 1141次阅读
  • 2023.05.17 1800次阅读
加载更多
更多

刑事诉讼最新文章

遇到刑事诉讼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