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诉讼仲裁 > 治安管理 > 民法典合同纠纷的诉讼时效是多久

民法典合同纠纷的诉讼时效是多久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02.29 · 1862人看过
导读:合同纠纷有三年诉讼时效,从权利人知道自己合法权益受侵害之日开始计算,合同纠纷属于民事纠纷,需要采用民事手段解决争议。在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终止,解除等过程中,都会引起合同纠纷。
民法典合同纠纷的诉讼时效是多久

一、民法典合同纠纷诉讼时效是多久

合同纠纷的诉讼时效是三年。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特殊情形除外。

合同纠纷,是指因合同的生效、解释、履行、变更、终止等行为而引起的合同当事人的所有争议。合同纠纷的内容主要表现在争议主体对于导致合同法律关系产生、变更与消灭的法律事实以及法律关系的内容有着不同的观点与看法。合同纠纷的范围涵盖了一项合同的从成立到终止的整个过程。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二、合同纠纷的产生原因有什么

1、主观方面的成因

合同是双方当事人协商一致的结果。既然双方当事人在自愿,平等的基础上订立了合同,那么、按合同履行义务应当是毫无疑问的。然而,合同签订后,一方当事人可能会因为种种原因而主观上不想履行或不想完全履行合同。主观点原因往往引起违约行为,再由违约行为导致纠纷的产生。纯粹主观上的原因是少见的,主观上原因背后往往存在着客观原因。

2、客观方面的成因

一项合同,从订立到履行完毕,除了即时清结的之外,往往经过一个较长的过程。在合同履行过程中,也会出现一些客观上的原因,导致合同无法按约履行,由此引起纠纷。这里所指的客观方面的成因,指由非合同当事人主观意志所导致的,不得已而为之的因合同履行过程中的变化而引起纠纷的原因。

合同纠纷归合同履行地的法院管辖,有三年诉讼时效的限制。当事人主观放弃履行合同义务会产生合同纠纷;由于客观原因的存在,导致合同目的不能实现所引发的纠纷属于合同纠纷,可以采用协商的方式解决,也可以携带仲裁协议去申请仲裁。

网站地图
延伸阅读:

更多#治安管理相关

加载更多
遇到治安管理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