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18万律师在线解答

徇私枉法罪的构成要件

更新时间: 2022-06-09 18:44:15
律师解答
徇私枉法罪是指司法工作人员徇私枉法、徇情枉法,对明知是无罪的人而使他受追诉、对明知是有罪的人而故意包庇不使他受追诉,或者在刑事审判活动中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作枉法裁判的,具体构成要件如下:
(一)客体要件:
侵犯的客体是国家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
(二)客观要件: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在刑事诉讼中徇私、徇情枉法的行为、所谓徇私、徇情枉法,是指出于个人目的,为了私利私情,而故意歪曲事实,违背法律作错误裁判。
(三)主体要件:
本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司法工作人员。
根据本法第94条规定:
司法工作人员是指有侦查、检察、审判、监管职责的人员。
(四)主观要件:
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过失不构成本罪。
犯罪的目的是放纵罪犯,或者冤枉好人,动机是徇私、徇情,具体表现多种多样:
有的是图谋私利,贪赃受贿
有的是报复陷害他人;
有的是徇私情,袒护、包庇亲友;
有的是横行霸道,逞威逞能等。
欧阳律师建议:
司法是法治最后一道防线,司法工作人员要不忘初心,守住底线。
法律依据
《刑法》第三百九十九条
司法工作人员徇私枉法、徇情枉法,对明知是无罪的人而使他受追诉、对明知是有罪的人而故意包庇不使他受追诉,或者在刑事审判活动中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作枉法裁判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版权申明:律图对视频内容享有独家版权,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

点赞+1 分享
更多>

猜你还想看

  • 如何区分变造货币和伪造货币 00:59

    如何区分变造货币和伪造货币

    (1)客观行为不同,伪造货币即仿照真币的色彩、图案、形状、原料等制造假币,其中不包含有真币的成分;变造货币即通过挖补、揭层、涂改、拼凑等方式对真币进行加工处理,使其面额增大或张数增加; (2)构成犯罪的要求不同。 伪造货币刑法没有规定数额较大才构成;变造货币则以数额较大为构成要件。
    胡静律师
    5794次播放 2023.06.06
  • 保释金会退还吗 02:26

    保释金会退还吗

    1、犯罪嫌疑人在取保候审期间,没有违反刑事诉讼法第五十六条的规定的情形之一的,在解除取保候审的同时,公安机关应当将保证金如数退还给犯罪嫌疑人。 第五十六条规定: 被取保候审人的义务(一)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市、县; (二)在传讯的时候及时到案; (三)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扰证人作证; (四)不得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 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违反前款规定,已交纳保证金的,没收保证金,并且区别情形,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具结悔过,重新交纳保证金、提出保证人或者监视居住、予以逮捕。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取保候审期间未违反前款规定的,取保候审结束的时候,应当退还保证金。 2、决定退还保证金的,应当经过严格审核后,报县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签发《退还保证金决定书》。 3、公安机关决定退还犯罪嫌疑人的保证金后,应当在解除对犯罪嫌疑人取保候审的同时,通知指定的银行将保证金如数退还给犯罪嫌疑人,并责令犯罪嫌疑人在《退还保证金决定书》上签字或者盖章。 因此,如果被取保候审人在取保候审期间没有违反法律的相关规定,取保候审的保证金都是应当退还的。
    覃程律师
    54569次播放 2022.06.09
相关语音解答 相关法律视频 相关精选解答
过失致人死亡量刑

过失致人死亡量刑

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一)本罪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生命权;

(二)本罪在犯罪客观方面的表现是:

1、行为人具有致人死亡的行为;

2、客观上必须发生了致人死亡的结果;

3、行为人的过失行为与被害人死亡结果之间有因果关系。

(三)本罪的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即年满十六周岁以上、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构成本罪主体;

(四)本罪在犯罪主观上的表现为过失,包括过于自信的过失和疏忽大意的过失两种,该过失是针对死亡结果而言。=

821次播放 00:54
保释的钱会退吗

保释的钱会退吗

可以退。 取保候审保证金,指的是公安部对符合刑事诉讼法所规定的关于取保候审条件的犯罪嫌疑人而交纳的一定金额的保证金。 根据刑事诉讼的规定,犯罪嫌疑人在取保候审期间如果未违反规定的行为,则可以在取保候审结束的时候,可以携带解除取保候审的通知书或者有关法律文书至就近的银行领取退还的保证金。

841次播放 00:44
判决书未出完又犯新罪,该如何处理

判决书未出完又犯新罪,该如何处理

在此,我们将根据专业法律分析来为您详细阐述: 犯罪嫌疑人在刑事判决生效之后又发现了新的罪行,会面临两种不同的情况。 第一种情况是: 在刑事判决生效之后,犯罪嫌疑人被发现之前曾存在漏罪的情况(也即是说,在先前的定罪量刑之前还涉嫌其他犯罪),此时应当参照有关法律法规及审判实践,重新对其所涉及到的罪行进行深入调查和严肃处理,将漏罪的量刑与其原先的罪行相结合,重新进行计算,接着按规定扣除已度过的刑期。 具体来说,这一过程可以概括为“先并后减”,: 假设某位犯罪嫌疑人A因为盗窃罪而被判处有期徒刑两年,然而在他服刑仅半年之后,却被发现其在之前还涉嫌参与了抢夺行为,构成了抢夺罪,那么根据相关法律规定,A应当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 在这种情况下,法院应当将A的盗窃罪和抢夺罪合并计算,如果最终判决结果显示,A的盗窃罪和抢夺罪两罪并罚,判处有期徒刑两年九个月,那么A的最终刑期应为两年九个月,扣除已经服刑的半年时间,他还需继续执行两年三个月的刑期。 第二种情况是: 在判决生效之后,犯罪嫌疑人在服刑或假释等期间再次实施了犯罪行为,也就是说,他们在判决生效之后又犯下了新的罪行。 在这种情况下,应当单独对其新的犯罪行为进行全面审查和公正审理,如果前一份判决尚未执行完毕,那么就应当先从前一份判决中扣除已经执行的刑期,然后将剩余的刑期与新犯罪的刑期合并计算。 举例来说: 假设另一位犯罪嫌疑人B因为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四年,然而在他服刑仅仅一年的时候,由于与狱友之间产生矛盾,导致对方受伤,因此被以故意伤害罪提起公诉,最后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一年。 在这种情况下,B的刑期计算方式如下: 首先,应当将其盗窃罪的四年刑期减去一年,得出剩余刑期为三年; 其次,再将这个剩余刑期与故意伤害罪的一年刑期相加,得到总刑期为四年。

866次阅读 2024-06-08

关于我们 |业务介绍 |加入律图 |帮助中心 |网站地图 |意见反馈 | 不良信息举报>>

Copyright©2004-2024 成都律图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蜀ICP备15018055号-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160341)

想获取更多刑事辩护资讯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