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18万律师在线解答
首页 > 精选解答 > 公司犯罪辩护精选解答 > 犯了内幕交易、泄露内幕信息罪怎么判刑?

犯了内幕交易、泄露内幕信息罪怎么判刑?

时间:2024.03.03 标签: 刑事辩护 公司犯罪辩护 阅读:1499人
律师解析:
犯了内幕交易、泄露内幕信息罪的判刑为:
1、一般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并处或者单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
2、如果情节特别严重,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
3、如果单位犯罪,对单位处罚金,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
法律依据:
《刑法》第一百八十条
证券、期货交易内幕信息的知情人员或者非法获取证券、期货交易内幕信息的人员,在涉及证券的发行,证券、期货交易或者其他对证券、期货交易价格有重大影响的信息尚未公开前,买入或者卖出该证券,或者从事与该内幕信息有关的期货交易,或者泄露该信息,或者明示、暗示他人从事上述交易活动,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内幕信息、知情人员的范围,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确定。
证券交易所、期货交易所、证券公司、期货经纪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商业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的从业人员以及有关监管部门或者行业协会的工作人员,利用因职务便利获取的内幕信息以外的其他未公开的信息,违反规定,从事与该信息相关的证券、期货交易活动,或者明示、暗示他人从事相关交易活动,情节严重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版权声明:本平台对图文内容模式享有独家版权,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

刑法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是挪用公款罪,......

我国刑法规定单位犯罪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追究刑事责任。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首先是在单位中掌握实际领导权限的人员,在单位犯罪中起着组织、指挥、决策作用......

原则上两罚制:对单位判处罚金(对单位也只能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处刑罚。处罚例外,单罚:仅对单位的直接负责人员判处刑罚。......

图文精选 普法视频 语音解答
  • 单位能否成为寻衅滋事罪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在中国现行法律框架内,寻衅滋事罪的犯罪主体通常限定为具有独立民事和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而非单位。尽管如此,如果单位的员工以单位名义实施此类违法行为,单位及其负责人或直接责任人可能因员工的个人行为而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浏览量:954 2024-06-03
  • 职业侵占罪6万一般怎么判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职务侵占罪是指公职人员利用职权侵吞单位财物的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一条,侵占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没收财产。在我国司法实践中,六万元人民币常作为“数额较大”的界定标准。法院在量刑时会综合考量犯罪情节和罪犯态度等因素。

    浏览量:1011 2024-06-03
  • 犯了帮信罪有什么后果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根据我国《刑法》第287条之二,涉嫌参与或协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者,可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及罚金。单位犯罪的,处罚金;直接责任人员依前款处罚。若行为同时触犯其他罪名,依较重规定定罪处罚。此条款旨在打击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维护网络安全秩序。

    浏览量:1399 2024-06-03
  • 公司偷税漏税的处罚

    彭彦林律师

    1、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在五万元以上并且占各税种应纳税总额百分之十以上。2、纳税人五年内因逃避缴纳税款受过刑事处罚或者被税务机关给予二次以上行政处罚,又逃避缴纳税款,数额在五万元以上并且占各税种应纳税总额百分之十以上的。

    播放量:1458 2022-06-08
  • 擅自设立分公司的处罚标准是什么

    刘婉芬律师

    对公司擅自设立分公司的行为,由公司登记机关责令改正或者予以取缔,可以并处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公司设立分公司的,应当依法向公司登记机关申请登记,领取营业执照。

    播放量:533 2022-06-07
  • 公司涉嫌诈骗,员工不知情,会判刑吗

    姜远波律师

    不会,公司涉嫌刑事诈骗,如果员工确实不知情,则不需要承担刑事责任。如果该员工系管理人员的话,且与该诈骗行为有关联的话,涉嫌诈骗罪的可能性较大;如果该员工只是一般小职员,未参与管理预谋诈骗行为,仅仅执行上级命令,该员工是不构成诈骗罪的。

    播放量:1262 2022-06-07
赵骄虎律师

江苏丰典(高淳)律师事务所

赵骄虎律师,江苏丰典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江苏丰典(高淳)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11年执业至今,主要从事刑事辩护、侵权、劳动工伤诉讼代理工作,曾获秦淮区优秀法律援助律师,高淳区法律服务先进个人。 典型案例: 刑事方面:南京首例行人涉嫌交通肇事罪后当事人获不起诉 王某某非法占用农用地案获无罪判决 马某销售假药罪改为非法经营罪刑期由13年半改为6年 金某某诈骗案由主犯改为从犯刑期由13年改为6年半

咨询该律师
  • 依法追究用人单位刑事责任的法定情形有哪些

    1039人阅读

    用人单位若有强迫劳动、指挥冒险作业危害员工安全、侮辱体罚员工或恶劣劳动条件导致员工身心健康受损等违法行为,一经认定为犯罪,将依法受到严厉刑事处罚。这些行为严重侵犯员工权益,损害社会公正,必须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

  • 组织传销单位犯罪和个人犯罪怎么处罚

    1328人阅读

    依据中国《刑法》,集体传销活动犯罪者通常会被判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需缴纳罚金;情节严重者将面临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及罚金。若个人为非法犯罪活动设立或利用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实施犯罪,其组织者和主要参与者将按自然人犯罪定罪处罚。处理此类案件时,需明确区分组织者与参与者的责任,以及个人与单位犯罪的差异,以确保量刑的公正与精确。

  • 单位犯罪直接责任人员的认定是怎样的

    1851人阅读

    直接责任人指在单位犯罪中,亲自参与并发挥重要作用的员工,包括高管和普通员工,甚至外聘人员。单位犯罪时,除对单位判处罚金外,还应对直接负责的主管和其他直接责任人进行刑事处罚。

  • 判缓刑会告诉私人单位吗

    1256人阅读

    关于缓刑信息处理,法院一般会将相关资料转交给原籍公安局或派出所,而非直接通知受害者单位。但缓刑记录会纳入个人档案,多数单位可能了解情况。缓刑是暂缓执行刑罚的制度,需全面考察罪犯表现后决定是否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