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18万律师在线解答
首页 > 精选解答 > 劳动关系精选解答 > 距离退休不足几年不能辞退

距离退休不足几年不能辞退

时间:2024.05.22 标签: 劳动纠纷 劳动关系 阅读:1081人
律师解析:
对于在当前企业中已为服务超过十五年并且距离法定退休年龄尚不足五岁之劳动者,任何雇主皆不能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之第四十条以及第四十一条的相关规定与其解除劳动合约。当劳动者的服务年限已达十五年并离退休之期还剩下五年内,雇主均应禁止进行解聘行为。
此外,针对三类特殊情况,只要劳动者未出现过错,具备劳动能力且能够胜任其本职工作,雇主同样不得进行解聘操作:即在同一家公司连续服务满十年者;在同一家公司连续服务满十年且离退休之期还剩下十年内者;以及曾与雇主连续签订过两次以上劳动合同者。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三十九条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二)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
(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
(四)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六)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版权声明:本平台对图文内容模式享有独家版权,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

我国的劳动法没有规定劳务派遣工必须在一定时间内转为正式员工。劳务派遣工的身份转换主要取决于劳动合同和企业的人力资源政策。 劳务派遣工是由劳务派遣公司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

工作时间的法律规定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可能会有所不同。 根据劳动法的规定,标准工作时间制度下,职工的工作时间应不超过每日8小时,不超过每周44小时。如果用人单位因生产经营需......

实习期是否算工龄就要分不同的情况来确定,如果是过了实习期,而且也定了劳动合同,那么就可以计入到工龄里面;如果只是学生在暑假或者是寒假实习的,则不能计入到工龄里面;工龄就是......

图文精选 普法视频 语音解答
  • 员工辞职,要通知用人单位吗

    钟玉琳律师

    员工辞职,是通知用人单位,而不是向用人单位“申请”辞职。所以,凡是员工辞职的,只要履行了提前预告义务,预告期满后,除双方协商一致外,用人单位不得以任何理由强行留下员工继续工作。同时,在预告期内,双方都有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的义务,任何一方在未得到对方同意的情况下都不得提前或延后解除劳动合同。

    播放量:1419 2022-06-07
  • 用人单位承担工伤赔偿责任的前提有哪些

    钟玉琳律师

    用人单位必须承担工伤赔偿责任的前提:首先,是发生在工作期间;其次,是对象只能是职工。职工是指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的劳动者。根据《劳动合同法》第10条第3款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的规定。

    播放量:1061 2022-06-07
  • 劳动仲裁中要如何证明劳动关系

    钟玉琳律师

    (一)工资支付凭证或职工工资发放花名册、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的记录;(二)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发放的工作证、服务证等能够证明身份的证件;(三)劳动者填写的用人单位招工招聘登记表、报名表等招用记录;(四)考勤记录;(五)其他劳动者的证言等。

    播放量:1441 2022-06-07
  • 非法雇佣童工罪怎么处罚

    1724人阅读

    非法雇佣童工者,将受到严厉处罚。雇主若违反劳动法规,雇佣未满16岁的未成年人从事超强度或危险工作,将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和罚金。情节严重者,将被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和罚金。若此行为导致事故或其他犯罪,将数罪并罚。

  • 员工离职不交接工作违法吗

    1558人阅读

    员工离职后未履行交接职责一般不构成违法行为。按照法律规定,劳动者未履行交接职责,用人单位可暂缓支付经济补偿金,待劳动者履行完毕交接义务后再支付。但劳动者在离职时应当获得应得的薪资待遇,如用人单位未及时支付,劳动者有权要求其支付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

  • 如何证明是劳务关系而不是劳动关系

    1112人阅读

    要证明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的区别,可从以下方面入手:劳务关系的当事人地位平等,而劳动关系中一方为劳动者,另一方为用人单位;劳务合同形式无特殊要求,而劳动关系中除全日制用工外,应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此外,还有其他因素影响两种关系的判断。

  • 企业辞退员工需要本人鉴字吗

    1271人阅读

    企业在辞退员工时,宣布终止雇用的通知不必要求员工本人签字确认。这是企业单方面做出的法律约束性决定。通知的核心是告知,而非达成共识或签订协议。企业通常会选择直接送达、挂号信或媒体公告等方式确保员工接收通知。员工接收信息后,通知即生效,无需签字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