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18万律师在线解答
首页 > 精选解答 > 工资福利精选解答 > 未续签合同继续工作怎么赔偿

未续签合同继续工作怎么赔偿

时间:2024.03.02 标签: 劳动纠纷 工资福利 阅读:944人
律师解析:
1、劳动合同到期,用人单位不续签合同,劳动者可以获得经济补偿。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视作签订无固定期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若劳动者无过错情况下,用人单位属于违规解除劳动合同
2、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本条所称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法律依据:
《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
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本条所称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版权声明:本平台对图文内容模式享有独家版权,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

劳动者被用人单位开除的,依据劳动者在用人单位工作年限和劳动者工资,确定经济补偿数额,如果违法辞退的,支付双倍经济补偿,经济补偿计算标准如下: (1)经济补偿金计算按员工应......

一、证明公司拖欠您工资的证据: 1、如果工资是发到银行卡里,您只需要到银行打出所有的发放工资明细,如果工资是直接发放到微信或支付宝上,需打印出微信、支付宝转账记录; 2、......

对于用人单位拖欠工资,劳动者在维权前应该注意要收集的证据主要有:1、能证明存在劳动关系的证据。2、能证明在单位上班的证据。这些证据主要有劳动合同、单位的工作证、上岗证、考......

图文精选 普法视频 语音解答
  • 工厂开除员工时应如何计算赔偿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经济补偿按服务年限计算:一年一月工资,不满一年按一年算;不满六个月给半个月。特殊群体(月工资超三倍当地平均工资)补偿标准为三倍月均工资,年限上限为十二年,以当地政策为准。

    浏览量:862 2024-06-07
  • 因工伤被辞退应如何计算赔偿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1.工伤解雇补偿按服务年限计算:满一年一月薪资,不满一年按一年算,不足六个月给半个月补贴。 2.高薪员工补偿标准:月工资三倍于地区平均工资,不超过十二年。以十二个月平均收入为准。 3.受伤工伤赔偿需先完成认定,一般15-60天内,复杂情况可能延长。

    浏览量:1014 2024-06-07
  • 计算经济补偿金是否包括离职当月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经济补偿金法规通常不包括离职当天薪资。计算依据是离职前12个月的实际领取平均工资,但排除离职当月未满的工资。月初离职者,当月工资不计入平均工资范围。

    浏览量:1200 2024-06-07
  • 停薪留职五险一金由谁来缴纳

    钟玉琳律师

    停薪留职五险一金由单位和劳动者协商谁来缴纳。停薪留职是指为了使特定职工有期限离岗停薪并保留职工身份,而由用人单位与该职工依法签订的,约定停薪留职期间双方相互权利和义务的合同,协议有效期一般不超过二年。

    播放量:1397 2022-06-15
  • 关于未婚生育有产假工资吗

    胡静律师

    有的。可以拿着孕检证明等等的有效材料跟公司申请。女职工产假期间的生育津贴,对已经参加生育保险的,按照用人单位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标准由生育保险基金支付;对未参加生育保险的,按照女职工产假前工资的标准由用人单位支付。

    播放量:1392 2022-06-07
  • 招用童工要会受到哪些处罚

    钟玉琳律师

    招用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工作属于招用童工;招用单位构成非法用工,将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给予处罚,并应当责令用人单位限期将童工送回原居住地交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如果逾期将被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罚款,并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吊销其营业执照或者由民政部门撤销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

    播放量:1457 2022-06-07
叶国凤律师

北京恒都律师事务所

叶国凤律师是北京恒都律师事务所一体化合伙人律师,北京市律师协会会员,曾于2009年参加过“汶川地震”灾后援建工作,由于英勇正义,表现突出,荣立个人三等功一次。2011年开始进入法律行业,曾就职于北京某知名教育培训公司从事法务工作,后通过司法考试,进入律师事务所工作,其关心百姓疾苦,热心公益,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为老百姓提供公益法律服务,普及法律知识,进入社区、企业、学校等单位开展公益普法讲座上百场,擅长婚姻家事案件、继承案件、家族财富管理与传承,企业法律顾问、经济类合同纠纷、刑事辩护。 叶国凤律师自执业以来,办理了大量的婚姻家庭、经济类合同、劳动争议等纠纷案件和部分刑事辩护案件,并担任多家公司的法律顾问,思维敏捷,法律专业知识娴熟,办案经验丰富,精通各种法律法规;熟悉各类公文、法律文本的书写;具有较强的表达、沟通能力和判断能力及逻辑分析能力;其精益求精、高度负责的工作态度、细致耐心的沟通方式,得到了当事人的一致好评! 由于工作时间繁忙,经常出庭、来往于各个法院、看守所等办案机关,不可能时刻盯在网上回复您的问题,如果问题紧急建议直接拨打电话,希望给您满意的回答! 部分代表案例: 民事案件: 1、北京某科技有限公司诉浙江某电气有限公司买卖合同纠纷案,作为原告代理律师,为原告追回被告欠付的30多万元货款。 2、王某芳、贾某鹏诉崔某英法定继承纠纷案,经多方努力,后双方调解,和平解决家庭财产纷争。 3、岳某鸿诉陈某霞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为原告争取了十几万元的赔偿款。 4、许某玲诉汤某宝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纠纷案,作为被告的代理人,推翻了原告不合理的伤残鉴定结论,最后法院驳回了原告全部的诉讼请求。 5、赵某华诉陈某某民间借贷纠纷案,作为原告的代理律师,将被告从原告京东金条上贷的款、拿原告信用卡刷的钱,以及在原告京东白条上消费的钱,全数追回。 6、吴某青诉张某某民间借贷纠纷案,作为原告的代理人,将被告拿原告招行信用卡消费的钱,以及其他数笔借款全数追回。 7、张某倩诉苏某停民间借贷纠纷案,作为原告代理律师,在原告证据缺乏的情况下,指导原告多方取证,帮原告将借款及利息全数追回。 8、周某生诉平某杰、申某某房屋买卖合同纠纷案,作为被告的代理律师,经多次跟原告沟通,最后双方达成和解,避免了被告更大的损失。 9、山西某煤炭公司诉北京某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一般取回权纠纷案,作为原告代理律师,帮原告要回来位于北京海淀区价值千万元的房产。 10、明星李某诉北京某医疗美容门诊部有限公司肖像权纠纷案,作为被告的代理律师,将被告的损失由15万多元降至3万元。 11、代理关某晶诉樊某彬、王某婷合同纠纷案件,在庭前调解阶段,即帮原告追回15万元投资款及其利息。 12、付某俐诉宋某雪不当得利纠纷案件,作为被告方代理人,抓住原告证据漏洞,将被告的损失由141万元降至32万元。 13、代理张某鑫诉张某磊离婚纠纷案件,帮原告争取到孩子抚养权及23万元财产。 14、代理陈某珍诉谭某笑离婚纠纷,帮原告在三个月内快速离婚。 15、代理谷某雪诉王某浩民间借贷纠纷案件,帮原告全数追回十几万元借款及其利息。 16、张某强诉李某智遗嘱继承纠纷,作为被告的代理人,在原告持有取得所有财产所有权有效遗嘱的情况下,多次说服原告,为被告争取到了10万元的财产。 部分刑事代表案例: 1、代理郭某斌故意伤害案,后案件检察院作出相对不起诉的决定; 2、代理陶某保险诈骗案,在审查起诉阶段成功取保,后检院法定不起诉决定。

咨询该律师
  • 公司故意拖欠工资不发怎么办

    1413人阅读

    遇到工资拖欠问题,您可向当地劳动管理监察大队投诉,或直接申请劳动争议仲裁(费用约200-300元,胜诉后由企业承担)。若不满仲裁结果,可在15日内向有管辖权法院提起诉讼。同时,根据法律,您有权要求用人单位支付全额工资及相当于工资总额25%的经济补偿金。未签劳动合同需提供劳动关系证据。请查阅相关法规了解具体依据。

  • 公司违法还能拿到工资吗

    1674人阅读

    关于涉嫌犯罪的员工薪资问题,应根据企业章程和劳动合同条款决定。用人单位可在员工被收容审查、羁押或逮捕,或工作期间人身自由受限时暂停支付薪水。我国《劳动法》允许用人单位在员工触犯刑法被追责时解除劳动合同。但具体执行需满足上述条件。

  • 公司欠薪法人代表承担什么责任

    1262人阅读

    在刑事责任方面,若情况严重,可能涉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这是严重的法律后果,必须避免。企业需依法承担民事、行政和刑事责任,保障员工权益和社会公平。民事责任主要为支付拖欠薪资;行政责任则由劳动行政管理部门对用人单位采取处罚措施,如勒令支付赔偿金;情节严重则面临刑事责任追究,企业不可掉以轻心。

  • 公司考核扣工资合法吗

    1048人阅读

    如果公司按照既定规章制度实施各类考核并相应惩罚,且其扣款额度未超出当月薪酬的20%,这一行为就符合法律规定。若罚金数额超越了该比例限制,便构成了违规行为,员工有权为此向相关机构提起申诉和劳动仲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