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公司经营 > 经营管理 > 隐名股东的资金投入瑕疵有哪些

隐名股东的资金投入瑕疵有哪些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02.29 · 1493人看过
导读:隐名股东的资金投入瑕疵有,能够造成隐名股东未按照公司章程履行出资义务,或者出资时间,出资方式不符合法律规定的登记手续,能够造成虚假出资,隐名股东未提供货币或者实物,提供虚假出资证明,骗取验资报告。
隐名股东的资金投入瑕疵有哪些

一、隐名股东的资金投入瑕疵有哪些?

1、不适当出资,是指股东未按照协议约定或公司章程的规定履行全部出资义务,或者股东出资的时间、出资的方式或出资的手续不符合公司登记机关核准登记事项规定的行为。如公司成立后,以货币出资的股东在公司成立—段时间后才将货币缴付给公司;以实物、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等作价出资的股东在公司成立半年内未办理财产权转移手续;以实物等形式出资的用货币代替出资或以货币出资的用实物等其他财产代替出资等。

2、虚假出资虚假出资,是指股东表面上出资而实际上并未出资的行为。如银行等金融机构与股东恶意串通,在股东未提供任何货币、实物等的情况下,为其提供虚假的资金信用证明,骗取验资报告,取得公司营业执照;股东以不属于自己所有的财产如机器设备、房屋等作价出资,导致在公司成立后,不能办理财产权转移手续;股东以实物出资,而公司成立后,根本未将实物交付公司实际占有、使用等

二、出资人选择做隐名股东的原因

既然隐名股东是一个学界争议的概念,其权利也因为其不符合公司法规定的公司股东登记形式的规定受到一定的限制。那么为何,一些股东仍然选择作为公司的隐名股东,站在股东权利阴影之下,却承受与其他公司股东一样的法律责任?

1.规避我国强制性法律规定。

我国法律对国家公务员从事经营性活动、外商投资企业行业准入、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人数等具有禁止或限制性规定,以致一些不具备公司股东资格的主体、不符合公司行业准入制度的主体为在我国从事该方面的经营活动而选择成为隐名股东,规避法律管制

2.规避我国冗繁的商务部门审批制度。

根据《外商投资企业投资者股权变更的若干规定》第九条、第十条、第十一条,外商投资企业进行企业股权变更、章程修改等行为时,不仅应符合外经贸部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的有关专项规定,还应向审批机关报送相关材料。许多境外出资人为提高企业运营效率,省却冗繁的外商投资企业的审批流程,选择以境内公民的名义代持其股份,从而使实际的外商投资企业成为内资企业进行管理。

3.出资人因商业或自身经济情况考虑不愿公开身份。

出资人基于商业竞争或自身财富积累的考虑,不愿公开其身份或认为股权登记或公司股东名册的记录只是形式需要,并不影响实质权利享受,或是基于对显名股东的信任选择了作为隐名股东,也是隐名股东产生的原因之一。

4.规避税收等优惠政策的限制

如利用国家关于下岗职工再就业、大中专毕业生创业减免税收等优惠政策设立公司。也有不少投资者利用地方政府招商引资的优惠措施,以外地客商挂名公司股东,换取优惠政策等。

5.受托人的过错或者故意行为

由于受托人违反诚信原则或基于其他原因不能而将股东登记为受托人,而委托人仍以公司股东的身份行使股东权利。产生事实上的隐名投资和隐名股东。

综上所述,隐名股东是为了规避我国强制性规定,不允许公务员从事生产经营性活动·,从而选择做隐名股东,隐名股东为了规避审批制度,对于境外出资人,为了减少审批流程,会选择境内公民代持股,隐名股东为了规避税收政策,利用国家对于大学生税收优惠,挂名公司股东。

网站地图
延伸阅读:

更多#经营管理相关

加载更多
更多

经营管理最新文章

遇到经营管理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