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18万律师在线解答
首页 > 精选解答 > 证据调查精选解答 > 如何起诉保险公司和肇事者

如何起诉保险公司和肇事者

时间:2024.05.11 标签: 诉讼仲裁 证据调查 阅读:893人
律师解析:
1.向法院交付相关诉讼请求;
2.经过审核,若法院认为诉求可以接受,则会将诉状副本发送至被告;
3.被告在收到诉状后,有十五天的时间来准备答辩状,法院也会在五天内将答辩状副本送达给原告;
4.若被告未能按时提交答辩状,并不影响案件的审理进程;
5.对于需要开庭审理的案件,法院会提前三天通知当事人并发布公告;
6.法庭调查阶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当事人陈述、告知证人的权利与义务、证人出庭作证、宣读未到场的证人证言、展示书证、物证以及视听资料、宣读鉴定结论、宣读勘验笔录等;
7.法庭辩论阶段则包括:原告及其诉讼代理人发表观点、被告及其诉讼代理人进行反驳、第三方及其诉讼代理人发表观点或反驳、各方之间展开辩论。辩论结束后,审判长会按照原告、被告、第三人的顺序征求各方的最终意见;
8.法庭辩论结束后,法院应依法做出判决。如在判决前能达成调解协议,仍可进行调解,若调解失败,则需立即做出判决;
9.判决宣布。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二条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二)有明确的被告;
(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四)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版权声明:本平台对图文内容模式享有独家版权,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

直接证据一般有当事人的陈述;以及还有能证明案件主要事实的证人证言;能证明案件主要事实的书证;能证明案件主要事实的视听证据;在特定的情况之下,是能够直接证明是谁实施了犯罪行......

物证和书证在形式上都是表现为物体,但在本质上确有很大的区别: 1、书证是记载或反映行为和思想上的物体,而对于物证是根据其外部的特证、大小还有规格来确定,物证不具有思想内容......

如果你发现自己的个人信息被泄露,可以采取以下步骤来处理: 1、确认信息泄露的情况; 2、修改密码和账户设置; 3、保留所有关于信息泄露的证据; 4、联系相关机构; 5、立......

图文精选 普法视频 语音解答
  • 受贿罪开庭证人都要出庭吗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证人虽非必须出庭,但可经法院批准以书面、视听方式作证。单位及个人知悉案情者,有出庭义务。单位负责人应支持。特定情况下,如健康原因、路途遥远、不可抗力等,证人经法院许可可书面或视听作证。

    浏览量:1035 2024-05-23
  • 袭警罪判的过程有哪些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庭审准备后,法庭进入调查阶段,公诉人与辩护律师就案情深入讨论,并出示验证证据。举证、质证阶段双方激烈辩论证据真实性、合法性。法庭辩论阶段全面论述案件焦点。被告人最后陈述后,法庭休庭评议。根据事实和证据,审判长将依法作出有罪或无罪判决,确保公正与合理。

    浏览量:1312 2024-05-23
  • 被公安机关诱供了怎么办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若受警察诱导性供词签字,可向上级公安或检察院举报。诱供属非法取证,当事人有权报告、控诉。检察院将调查核实,如属实将纠正,涉及刑讯逼供等严重违法,将追究刑责,最高处三年徒刑或拘役。

    浏览量:1085 2024-05-23
法律咨询顾问律师

律图

  • 派出所处理纠纷可以要求录音吗

    1360人阅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公安局民事调解中,当事人不得擅自录音,交易信息须现场确认签署。调解成功且当事人遵守协议则免罚,否则公安机构将严惩违法者,防止其走向犯罪深渊。

  • 什么证据有用

    1853人阅读

    直接证据是强有力的证明方式。证据分为直接和间接两种,是法官判断案件真相的依据。在各类法律纠纷中,证据对维护当事人权益和法院准确判决至关重要。证据问题是诉讼的核心,审判离不开证据链条,它重塑事件原貌。基于充分确凿证据的裁决才可能公正。

  • 民事诉讼证人作伪证的法律后果有哪些

    1593人阅读

    在民事诉讼中,提供虚假证言的证人将受到法律制裁,包括罚款和拘留等责任。自然人罚款上限为人民币十万元,法人或单位罚款为五万元至一百万元。拘留时长不超过十五日。情节特别严重者,如协助毁灭、伪造证据,将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的严厉制裁。

  • 谁主张谁举证适用于民事纠纷吗

    1593人阅读

    “谁主张,谁举证”是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中的原则。简而言之,该原则即要求当事方为其所提出之主張提供充足证据并对其进行详尽论证。此原则在民事诉讼中常用,而行政诉讼中更常用举证责任倒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