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18万律师在线解答
首页 > 精选解答 > 劳动合同精选解答 > 怎么和劳务公司签合同

怎么和劳务公司签合同

时间:2024.02.23 标签: 劳动纠纷 劳动合同 阅读:1083人
律师解析:
具体双方应当订立劳务派遣协议。
劳务派遣协议具体应当约定派遣岗位和人员数量、派遣期限、劳动报酬和社会保险费的数额与支付方式以及违反协议的违约责任
法律依据:
《劳动合同法》第五十九条
,劳务派遣单位派遣劳动者应当与接受以劳务派遣形式用工的单位(以下称用工单位)订立劳务派遣协议。劳务派遣协议应当约定派遣岗位和人员数量、派遣期限、劳动报酬和社会保险费的数额与支付方式以及违反协议的责任。用工单位应当根据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与劳务派遣单位确定派遣期限,不得将连续用工期限分割订立数个短期劳务派遣协议。
版权声明:本平台对图文内容模式享有独家版权,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

视具体情况而定。如果是在试用期内而且也不需要办理相应的辞职手续,当天就可以走。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随时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一)在试用期内的;(二)用人单位......

视具体情况而定。如果出现以下情况,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是合法的:(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二)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者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

可以,按民法典规定,合同应该是合同当事人各执一份的,单位的做法不合法,劳动者可以到劳动部门投诉,要求取得一份劳动合同。劳动合同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并经用人单位与劳......

图文精选 普法视频 语音解答
  • 试用期长短是由企业单方面决定吗

    钟玉琳律师

    不是。试用期是根据劳动合同期限进行设定,按规定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用人单位违反规定与劳动者约定试用期的,由劳动行政各部门责令改正。

    播放量:1224 2022-06-07
  • 劳动合同内容中有哪些必备条款

    钟玉琳律师

    (1)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2)劳动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证件号码;(3)劳动合同期限;(4)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5)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6)劳动报酬;(7)社会保险;(8)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

    播放量:1199 2022-06-07
  • 试用期需要签订劳动合同吗

    钟玉琳律师

    要签,签劳动合同是公司的法定义务,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试用期也不例外,如果试用期超过了一个月,那么也得签劳动合同,并不以是否通过试用期为前提。如果公司自劳动者上班起超过一个月不签合同的,就要支付二倍工资。

    播放量:1432 2022-06-07
张懿丹律师

北京志霖律师事务所

张懿丹,女,毕业于黑龙江大学法学专业,现执业于北京志霖律师事务所、中国中小型企业协会调解员、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员、北京市律师协会会员。张懿丹律师毕业后在人民法院民庭工作,从法院辞职后在某大型传媒上市公司从事法务工作,有着多年实务经验。现主要执业领域是民商事诉讼仲裁(包括合同、侵权、机动车交通事故、建设工程、劳动争议、房产、保险纠纷等)、公司常年法律顾问、知识产权管理及维权等。曾代理大量民商事诉讼、仲裁案件,均取得了令当事人满意的良好法律效果及社会效果

立即咨询
  • 国家规定入职试用期可以辞职吗

    1326人阅读

    中型车超速违法,扣分标准如下:高速及城市快速路段超速20%以上,或普通路段超速50%以上,扣12分;高速及城市快速路段超速20%以内或普通路段超速20%-50%,扣6分;其他车型高速及城市快速路段超速20%-50%,也扣6分;高速低于最低限速,扣3分;普通路段超速10%-20%,扣1分。

  • 只签三方合同不签劳动合同怎么办

    1154人阅读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后,用人单位应在规定时间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若未履行此义务,劳动者有权要求支付双倍工资作为赔偿。一年后仍未解决,劳动者失去双倍工资赔偿权,但劳动关系视为无固定期限合同。

  • 正式员工调动部门试用期是多久

    1735人阅读

    我国《劳动法》规定,雇主与雇员应协商确定试用期,且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不满三个月不得设试用期;三个月至一年,试用期不超过一个月;一至三年,试用期不超过两个月;三年以上,试用期不超过六个月。

  • 老公私自签合同开店违法吗

    1082人阅读

    在商业活动中,丈夫擅自使用妻子持有的营业执照签订合约是违法行为。营业执照代表妻子的财产权益,未经许可私自使用无论是否影响业务,均构成违法。当事人可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解除合同并赔偿损失,包括直接经济损失和因无有效执照而遭受的行政处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