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18万律师在线解答
首页 > 精选解答 > 工伤纠纷精选解答 > 员工离职补偿标准n+1

员工离职补偿标准n+1

时间:2024.02.29 标签: 工伤赔偿 工伤纠纷 阅读:935人
律师解析:
1、离职补偿n+1是指在出现法律规定的情况时,用人单位要给离职的员工以离职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为基数的离职补贴。
2、主要的情况是劳动者患病或不是因工受伤前提下的离职、单位给员工调整岗位或盘进行培训后员工还不能适应工作的、合同订立时的客观情况发生根本变化,导致合同没办法履行。在这些情况下,用人单位和员工之一不想继续合同,就可以让单位给补偿金,然后员工离职。
法律依据:
《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
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经济补偿的月工资按照劳动者应得工资计算,包括计时工资或者计件工资以及奖金、津贴和补贴等货币性收入。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按照当地最低工资标准计算。劳动者工作不满12个月的,按照实际工作的月数计算平均工资。
版权声明:本平台对图文内容模式享有独家版权,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

1、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最长不超过24个月。2、关于停工留薪期的具体长短,国家没有统一的规定,一般依据工伤的部位和程度、治疗需要及个体差异,参照工伤医疗机构的诊......

判定工伤的标准: (一)在工作时间和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 (二)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 (三)在工作......

1、10万元以下部分(含10万元)收费比例为8%-10%;收费额不足5000元的每件按5000元收费起,但最高不能超过30000元; 2、10万元至50万元部分(含50万......

图文精选 普法视频 语音解答
  • 工伤但单位没有买工伤保险怎么办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我国《社会保险法》第四十一条规定,用人单位未按时足额缴纳工伤保险费用,发生工伤事故时,用人单位应承担所有工伤保险待遇支付责任。如用人单位拒绝支付,工伤保险基金可先行垫付,但用人单位需偿还。逾期未还,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有权追偿。

    浏览量:1052 2024-05-15
  • 员工身体原因不适应岗位能辞退吗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员工因病无法胜任岗位,公司可提前30天书面通知解聘。但以下情况除外:接触职业病危害的员工未完成健康检查或疑似职业病诊断期间;患职业病或工伤失能;患病或非因工受伤在接受医疗期治疗;孕期、产期、哺乳期女员工;连续工作满15年且距法定退休不足5年的员工。这些情况下,公司无权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

    浏览量:1403 2024-05-14
  • 保安上班急性心梗支架是否需要公司承担责任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如果员工的心肌梗塞与职业活动无直接关系,雇主不应负责赔偿。但如与工作环境和内容有关,雇主需承担责任。需进行工伤鉴定以明确。我国劳动法规定,工伤包括: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的意外伤害、职业病、因公出差受伤等。上下班途中的交通事故伤害也属工伤。其他情形按法律、行政法规规定。

    浏览量:1192 2024-05-14
王维斌律师

四川顶泰律师事务所

王维斌;四川顶泰律师事务所资深律师、合伙人,擅长企业顾问、各类经济合同纠纷、建筑工程纠纷、劳动工伤、人身损害、欠款纠纷、婚姻家庭、继承等各类法律问题。王维斌律师一直关注于公司法、合同法、房地产法、劳动法、侵权法等民商法方面的研究,涉及法律专业各个领域。

咨询该律师
  • 工伤私了协议有法律效力吗

    1081人阅读

    工伤纠纷中,私下和解协议在符合劳动法规和国家安全规章制度下受法律保护。若用人单位未如实申报、申请工伤认定,协议无效。此行为逃避劳动监管,破坏安全监督体系,侵犯劳动者权益,违反法律强制和禁止规定。

  • 员工患病解除劳动合同怎么维权

    1792人阅读

    员工因病需解除劳动合同时,应明确保障其权益。用人单位在员工因病离岗时,无需赔偿。但员工在医疗期内如因非个人过失被解雇,雇主需按法律规定采取补救措施并支付全额赔偿。若雇主违反劳动法规定擅自解约,应按补偿标准支付双倍赔偿金,确保员工权益不受侵害。

  • 工伤保险条例在保障权益方面有哪些规定

    1927人阅读

    《工伤保险条例》规定,雇员在工作过程中遭受意外伤害时,可享受法律保障的物质援助权益。所有企业员工须参加工伤保险,费用由企业承担,个人无需支付。此制度确保劳动者权益得到充分保障。

  • 没有劳动合同发生工伤怎么办

    1323人阅读

    在未签订劳动合同的情况下遭遇工伤,首先不要慌张。虽然这增加了申请工伤鉴定的难度,但您仍可通过申请劳动仲裁来确立与用人单位的劳动关系。实际上,只要双方存在实质性的劳动关系,您便享有国家劳动法律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