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辩护 > 金融诈骗辩护 > 法律上对招摇撞骗的解释是什么?

法律上对招摇撞骗的解释是什么?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02.22 · 1975人看过
导读:法律上对招摇撞骗的解释是:假冒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或者假冒军人等身份,利用欺诈的手段对当事人进行侵害的情况,具体情况下应当根据法律规定的情况来进行处罚,并结合犯罪事实造成的后果来量刑。
法律上对招摇撞骗的解释是什么?

一、法律上对招摇撞骗的解释是什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九条规定,招摇撞骗罪是为谋取非法利益,假冒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身份或职称,进行诈骗,损害国家机关的威信及其正常活动的行为。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即任何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人都可以成为本罪的主体,非国家工作人员和国家工作人员均可构成本罪。

二、与诈骗罪的界限

两者都表现为欺骗行为,而且招摇撞骗罪也可以如诈骗罪那样骗取财物,因而容易混淆。两者的区别主要表现在:

(1)侵害的客体不同。招摇撞骗罪侵犯的客体主要是国家机关的威信及其正常活动;而诈骗罪侵犯的客体仅限于公私财产权利。

(2)行为手段不同。招摇撞骗罪的手段只限于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身份或职称进行诈骗;诈骗罪的手段并无此限制,而可以利用任何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手段和方式进行。

(3)犯罪的主观目的不同。诈骗罪的犯罪目的,是希望非法占有公私财物;而招摇撞骗罪的犯罪目的,是追求非法利益,其内容较诈骗罪的目的广泛一些,它可以包括非法占有公私财物,也可以包括其他非法利益占有。

(4)构成犯罪有无数额限制的不同。只有诈骗数额较大以上的公私财物的,才可构成诈骗罪;而法律对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招摇撞骗罪的构成并无数额较大的要求,这是因为,这种犯罪未必一定表现为诈骗财物,而有可能是骗取其他非法利益,其严重的社会危害性,首先和集中地表现为由特定的犯罪手段所决定的对国家机关的威信和正常活动的破坏。尽管招摇撞骗罪与诈骗罪有上述区别,但在行为人冒充国家工作人员的身份或职称去骗取财物的情况下,一个行为同时触犯了两个罪名,属于想象竞合犯。处理想象竞合犯的案件应当按照从一重罪处的原则。

(5)犯罪目的的不同。

招摇撞骗行为的相关认定应当根据违法犯罪分子的犯罪事实来进行确定,特别是对犯罪事实造成的后果认定上,应当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来进行处理,对于相关情况认定有其它意义的,可以结合实际来进行合法的处理,避免出现法律适用错误。

网站地图
延伸阅读:

更多#金融诈骗辩护相关

  • 332次阅读
  • 1、招摇撞骗罪,是指为谋取非法利益,假冒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身份或职称,进行诈骗,损害国家机关的威信及其正常活动的行为。2、如果行为人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招摇撞骗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3、如果行为人的犯罪行为构成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2024-03-04 1139次阅读
  • 2023.03.10 1958次阅读
  • 456次阅读
  • 司法解释对招摇撞骗罪的规定: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进行诈骗,同时构成诈骗罪和招摇撞骗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招摇撞骗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2024-02-29 1461次阅读
  • 2023.03.01 15492次阅读
  • 423次阅读
  • 假冒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身份或职称,招摇撞骗罪谋取非法利益,进行诈骗,损害国家机关的威信及其正常活动的行为,应认定为招摇撞骗罪。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即任何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人都可以成为本罪的主体,非国家工作人员和国家工作人员均可构成本罪。
    2024-02-20 1347次阅读
  • 2023.03.10 1735次阅读
  • 376次阅读
加载更多
更多

金融诈骗辩护最新文章

遇到金融诈骗辩护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