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18万律师在线解答
首页 > 精选解答 > 行政诉讼精选解答 > 行政赔偿诉讼需要先行确认行政行为违法吗

行政赔偿诉讼需要先行确认行政行为违法吗

时间:2024.02.26 标签: 行政类 行政诉讼 阅读:1383人
律师解析:
不需要,行政诉讼法规定因行政行为受到权益侵害,可以选择提起行政复议,也可以直接提起行政诉讼
行政赔偿诉讼可以在提起行政诉讼的同时提起赔偿请求。
在诉讼过程中由行政行为人举证证明自己的行政行为不违法,由你举证证明行政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损失数额等。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解释第五十八条
法律、法规未规定行政复议为提起行政诉讼必经程序,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向复议机关申请行政复议后,又经复议机关同意撤回复议申请,在法定起诉期限内对原行政行为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立案。
版权声明:本平台对图文内容模式享有独家版权,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

行政起诉状的基本格式:(1)原告:包括姓名、性别、民族、年龄、出生年月日、身份证号、住所、联系方式等;(2)被告:包括名称、住址、法定代表人姓名、职务。......

(一)财产案件根据诉讼请求的金额或者价额,按照下列比例分段累计交纳:1.不超过1万元的,每件交纳50元。2.超过1万元至10万元的部分,按照2.5%交纳。3.超过10万元......

不需要,行政诉讼法规定因行政行为受到权益侵害,可以选择提起行政复议,也可以直接提起行政诉讼。行政赔偿诉讼可以在提起行政诉讼的同时提起赔偿请求。在诉讼过程中由行政行为人举证......

图文精选 普法视频 语音解答
  • 民事判决不能否认具体行政行为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具体行政行为如影响公民、法人或组织的权利义务,需具备合法性:明确事实基础,准确应用法律,遵循行政程序,不越权或滥用权力。行政行为影响大,必须严谨合法,否则行政相对人有权申请复议或诉讼。

    浏览量:945 2024-04-28
  • 行政诉讼一证一质法律规定是什么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新《行政诉讼法》规定:行政机关作为被告需承担证明责任,即应提供行政行为证据。若未按时或未提供证据,则视为无证据。同时,禁止行政机关自行向原告、第三方和证人取证。

    浏览量:1448 2024-04-28
  • 房地产相关行政官司诉讼时效是几年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行政诉讼时限规定:当事人应在知道行政行为后六个月内起诉,房地产案件超过二十年、其他案件超过五年不予受理。请求保护权益,行政机关两个月未履职可起诉,但有更具体期限则按规定执行。

    浏览量:1446 2024-04-28
刘双律师

四川国柱律师事务所

刘双,专职律师,2018年担任温江区某社区法律顾问被司法局评为先进个人;2021年荣获成都市司法局成都市法律援助先进个人称号;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担任成都市某区人民法院特邀调解员。执业期间主持调解和代理大量的民商事法律诉讼案件及非诉案件,包括建工合同纠纷、债权债务纠纷、股权纠纷、企业法律顾问等。刘律师为各单位提供专题法律知识培训。 刘双律师始终秉承:案件有难易之分,但绝无大小之分。对于每一-件案件,以责任心、专业水平和热情,尽全力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

咨询该律师
  • 行政应诉是什么意思

    1161人阅读

    行政诉讼被告需遵循《行政诉讼法》,对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因认为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而提起的诉讼进行应诉。 我国各级人民法院设行政审判庭专门审理此类案件,保障公民权利与公共权力的平衡。

  • 对行政规范性文件不服怎么办

    1406人阅读

    自然人、法人或社会团体对行政机构行为不满时,可向上一级或指定行政机构提出行政复议,对复议结果不服可向法院提起诉讼,也可直接诉讼。根据《行政复议法》,对县级及以上政府工作部门行为不满,可向该部门上级政府或上一级主管部门申请复议,特定机构需向上一级主管部门申请复议。

  • 对行政规范性文件不服怎么办

    1484人阅读

    自然人、法人或社会团体对行政机构行为不满时,可向上一级或指定行政机构提出行政复议,对复议结果不服可向法院提起诉讼,也可直接诉讼。根据《行政复议法》,对县级及以上政府工作部门行为不满,可向该部门上级政府或上一级主管部门申请复议,特定机构需向上一级主管部门申请复议。

  • 个人不良信息保存期限是几年

    1409人阅读

    个人不良信用信息的保存期限定为五年,这是征信及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的重要议题。信用资料的收集、整合、处理、公开和应用,与每个人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因此,确保信用信息主体权益的有效保障至关重要。这一保存期限旨在平衡信用信息的利用和保护个人权益,促进信用体系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