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18万律师在线解答
首页 > 精选解答 > 劳动仲裁精选解答 > 仲裁员不公平怎么投诉

仲裁员不公平怎么投诉

时间:2024.03.18 标签: 劳动纠纷 劳动仲裁 阅读:1479人
律师解析:
在掌握充分证据的情况下,怀疑仲裁员的公正性时,可以向仲裁委员会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申请撤销裁决。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第五十八条
,当事人提出证据证明裁决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向仲裁委员会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申请撤销裁决:
(一)没有仲裁协议的;
(二)裁决的事项不属于仲裁协议的范围或者仲裁委员会无权仲裁的;
(三)仲裁庭的组成或者仲裁的程序违反法定程序的;
(四)裁决所根据的证据是伪造的;
(五)对方当事人隐瞒了足以影响公正裁决的证据的;
(六)仲裁员在仲裁该案时有索贿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决行为的。人民法院经组成合议庭审查核实裁决有前款规定情形之一的,应当裁定撤销。人民法院认定该裁决违背社会公共利益的,应当裁定撤销。
版权声明:本平台对图文内容模式享有独家版权,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

仲裁后补缴社保的流程可以带上裁决结果以及工资条或者银行转账流水去社保站要求公司进行补缴,但是属于个人补缴的那部分,个人也得补缴;法律依据用人单位依法应当及时履行为劳动者缴......

在掌握充分证据的情况下,怀疑仲裁员的公正性时,可以向仲裁委员会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申请撤销裁决。当事人提出证据证明裁决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向仲裁委员会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

之所以单位怕劳动仲裁,是因为单位有违反劳动政策的行为,并且劳动仲裁的监管惩处力度也很大。现在一般的一个劳动仲裁的案子,通常从立案到结案,最顺利的也需要两个月以上的时间,耗......

图文精选 普法视频 语音解答
  • 劳动仲裁怎么赔偿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劳动仲裁赔偿通常涉及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况,应按现行经济补偿标准的两倍支付赔偿。如用人单位存在其他违法行为,需按相关法规或劳动者实际损失程度进行赔偿。具体情况需由劳动仲裁委员会根据事实裁定。

    浏览量:1150 2024-05-01
  • 劳动仲裁中录音证据采用的规定有哪些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在劳动仲裁诉讼中,录音证据是受到法律法规认可的。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录音资料作为视听资料,若未侵犯他人合法权益且不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便可作为有效证据。这意味着,只要录音合法且未侵犯他人权益,它便可以在仲裁庭或法庭上作为证据使用。

    浏览量:1294 2024-05-01
  • 工厂倒闭没钱给工人发工资了怎么办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因工厂停业,无法支付工人工资。建议先与工厂协商,无果后可向法院申请支付令或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诉,要求支付经济补偿金。对仲裁结果不满,需在15日内向法院提起诉讼。

    浏览量:877 2024-05-01
李声律师

湖南高剑律师事务所

李声律师,中共党员,湘潭大学法学毕业,湖南高剑律师事务所专职律师。 擅长办理婚姻家庭,合同纠纷等民商事案件以及刑事案件。 待人以诚,立世以信。具有扎实的法学理论功底,全面的法律实务知识,良好的分析、判断、解决法律实际问题的能力,担任多家企业法律顾问,成功代理数起刑事、民事案件,并获得当事人的广泛好评。

咨询该律师
  • 劳动仲裁裁决不服可以申请起诉吗

    1666人阅读

    如对劳动仲裁裁决有异议,可依法向法院提起诉讼。但案件需符合特定条件,如劳动合同纠纷、实质性劳务关系纠纷或退休社保金问题。起诉时需提交起诉状和仲裁裁决书。在出现仲裁协议无效、裁断事项超出约定、仲裁程序违法等情形时,可申请撤销仲裁裁决。

  • 劳动仲裁申请人不出庭可以起诉吗

    1961人阅读

    公司若未出席劳动仲裁,处理方式为:申请人无故缺席视为撤销申请;上诉人若无合理解释缺席,仲裁庭可视为取消应诉资格;被上诉人若未出席,仲裁庭可缺席判决。但需注意,未到庭不代表放弃最终裁定结果的履行责任。

  • 公司未签合同两年过了仲裁时效了吗

    1998人阅读

    公司在未与员工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情况下运营两年,关于仲裁时效的问题需根据具体情况分析。一般而言,劳动争议的仲裁时效为一年,但双倍工资中的一倍视为正常劳动报酬,不受时效限制;另一倍作为惩罚性赔偿,时效从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计算。若劳动关系未终止,员工可随时主张权利。

  • 过了劳动仲裁时效还能胜诉吗

    1865人阅读

    即使逾越劳动仲裁时效,仍有可能胜诉。虽然仲裁委员会可能因超时不再受理,但劳动者仍享有法律上的胜诉权。对于不予受理的情况,劳动者可向人民法院起诉,法院会依法处理。因此,即便超过时效,劳动者仍有途径维护自身权益,应积极寻求法律帮助。